导致14五经济发展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一个是工业化。

自1872年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尝试着完成工业化进程,屡败屡战,最后基本上在改革开放40年完成了。因为中国经济产业的变迁,我们进入了互联网的下半场,面临着非常大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独特机会。这背后本身有可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这个机会、场景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这是对我们有利的因素。

第二个是新基建。

最近新基建讲得比较多,个人理解新基建是为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块未来能带来非常强劲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空间。

第三个是大国工业。

现在我国工业GDP的占比已经降到40%以内,制造业已经降到28%左右,但是在未来可以想象,因为全球化的逆转、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中国可能有必要也有内生动力,去保持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工业链。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或工业GDP占比在未来会保持较高的比例。

现在在中国,制造业占了GDP的28%,而美国这一数字早已降到11%——特朗普做总统做了四年,一直讲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第三季度创了历史新低,下滑到11%。中国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美国为前车之鉴,制造业比例应该会保持比较高的比值,基本可能在20%以上,这样一来它能为未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率带来很大的空间。这是中国特有的优势,也是现在的政策制定者在“十四五”规划建议里用很多篇幅反复提到的一点。

最后一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两个来源,一个是技术本身,第二是生产组织形式、体制机制建设。中国在这方面的空间非常开阔。现在中国整个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是比较低的,只要把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一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5
去年12月中旬,“韧性成长:跨国公司数字化转型峰会”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举办。峰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展望了“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数字化机遇。观察者网已获授权整理、发布演讲全文。

【文/刘俏】

今天这个会议本身是关于韧性成长的(注:“韧性成长”指企业不应再简单追求速度快,而是更多注重发展质量,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打造更加灵活的发展模式),而韧性成长最重要的前提在于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以及怎么穿越未来这些趋势。

因为我自己在前期做了一些“十四五”规划的底层研究,所以我会从“十四五”规划的角度预测一下大概5~15年时间内中国将会出现的五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继续增速发展。

谈到中国未来5~15年的时候,有一个关键词汇,那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它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中国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背后的原因,工业化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我们在政府跟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均衡,叫做有效的市场加上有为政府。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可以用索洛模型解释。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而中国在这三个因素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解释了中国的成长。

刘俏:“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趋势
演讲现场(中信出版集团供图,下同)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40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全要素生产率基本维持在4%以上,它直接导致经济增长达到9%,甚至是双位数的增长。进入2010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降至2.1%,甚至最近一两年有学者估测已经降到2%以内了。如今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54%,工业降到40%以内,制造业占GDP的27~28%,未来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会困难一些。

刘俏:“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趋势
怎么解决?现在政策的话语体系中经常讲,中国要保持可持续、高质量、健康的发展。来源是什么地方?全要素生产率是很重要的来源。

总书记提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远景目标倒推现在的任务,现在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大概是美国的43.3%,这是2014年的数字,2019年的数字更低一些,而如果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全要素生产率至少要达到美国的80%左右,甚至要高一些。

这提出一个很尖锐的挑战。我大概测算了一下,2035年如果要接近美国65%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意味着未来15年时间里,每一年的增速需要比美国高出1.95个百分点。美国现在的增速大概是0.7~1个百分点,它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时代的时间较早,服务业占了美国GDP的8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未来15年需要达到2.5~3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这是我们理解未来5~15年可持续、高质量经济增长时需要关注的一点。

刘俏:“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趋势
这里面也有一个很大的背景,人类社会如果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还能保持2.5%~3%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这种先例还没有过。中国有没有可能创造第二次经济奇迹?过去40年可能是一个经济奇迹,第二个经济奇迹取决于未来5~15年工业化进程完成之后,是否仍能保持很高的全要素生产率。

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在我看来,如果未来能够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基本上中国经济未来是比较乐观的;如果是反过来的,那基本上得用悲观的角度看中国经济。

个人的判断是,要想完成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需要保持很高的增速。中国有4个相对而言可能是有利的因素,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之后,有可能帮助我们保持一个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

第一个是工业化。

自1872年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尝试着完成工业化进程,屡败屡战,最后基本上在改革开放40年完成了。因为中国经济产业的变迁,我们进入了互联网的下半场,面临着非常大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独特机会。这背后本身有可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这个机会、场景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这是对我们有利的因素。

第二个是新基建。

最近新基建讲得比较多,个人理解新基建是为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块未来能带来非常强劲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空间。

第三个是大国工业。

现在我国工业GDP的占比已经降到40%以内,制造业已经降到28%左右,但是在未来可以想象,因为全球化的逆转、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中国可能有必要也有内生动力,去保持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工业链。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或工业GDP占比在未来会保持较高的比例。

现在在中国,制造业占了GDP的28%,而美国这一数字早已降到11%——特朗普做总统做了四年,一直讲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第三季度创了历史新低,下滑到11%。中国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美国为前车之鉴,制造业比例应该会保持比较高的比值,基本可能在20%以上,这样一来它能为未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率带来很大的空间。这是中国特有的优势,也是现在的政策制定者在“十四五”规划建议里用很多篇幅反复提到的一点。

最后一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两个来源,一个是技术本身,第二是生产组织形式、体制机制建设。中国在这方面的空间非常开阔。现在中国整个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是比较低的,只要把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一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第二个趋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迈进。
第2个回答  2022-06-28
要知道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首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引起密切的关注,主要是由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三个现象促成的:①跨国金融交易急剧增长.1980年全球资本交易量仅为5亿美元,1992年急剧上升到35万亿美元,预计2000年有可能达到80万亿美元以上.②全球贸易量迅速增长.1990年至199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但同期全球贸易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却达到6%.联合国预计200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8%,继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3.5%).③全球生产迅速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在全球展开生产经营活动.1997年,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及其它活动的发展,超过了世界GDP及贸易的增长速度,其海外子公司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速度.全球性生产系统的形成加强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其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改写了全球联系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历史.因此简单的说,导致经济全球化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的新变化. 亦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交往的便利;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实行;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推动者.
第3个回答  2022-06-28
要知道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首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引起密切的关注,主要是由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三个现象促成的:①跨国金融交易急剧增长.1980年全球资本交易量仅为5亿美元,1992年急剧上升到35万亿美元,预计2000年有可能达到80万亿美元以上.②全球贸易量迅速增长.1990年至199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但同期全球贸易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却达到6%.联合国预计200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8%,继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3.5%).③全球生产迅速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在全球展开生产经营活动.1997年,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及其它活动的发展,超过了世界GDP及贸易的增长速度,其海外子公司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速度.全球性生产系统的形成加强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其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改写了全球联系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历史.因此简单的说,导致经济全球化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的新变化. 亦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交往的便利;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实行;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推动者.
第4个回答  2022-06-28
要知道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首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引起密切的关注,主要是由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三个现象促成的:①跨国金融交易急剧增长.1980年全球资本交易量仅为5亿美元,1992年急剧上升到35万亿美元,预计2000年有可能达到80万亿美元以上.②全球贸易量迅速增长.1990年至199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但同期全球贸易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却达到6%.联合国预计200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8%,继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3.5%).③全球生产迅速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在全球展开生产经营活动.1997年,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及其它活动的发展,超过了世界GDP及贸易的增长速度,其海外子公司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速度.全球性生产系统的形成加强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其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改写了全球联系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历史.因此简单的说,导致经济全球化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的新变化. 亦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交往的便利;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实行;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