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从以前只吃两顿饭,变成了现在吃三顿饭?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一切时间安排都要以农事为中心去考虑,所以只吃两餐。

每天早晨起来七八点钟吃一顿饭,叫朝食,也就是早点,然后男人就带着农具牵着牛去干农活,女人就在家中纺布纺线,搞一点家庭手工业,有孩子就带带孩子。

那么,男人中午还回家吃午饭吗?不会。

在农村呆过的人的都知道,一般来说,由于土地分配的缘故,耕地与自家距离都比较远,来回一趟有时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为了避免耽误农活,男人一般中午就不回家,不回家自然也就不吃午饭了。

到了晚上四五点,太阳即将落山,男人也就可以回家了。辛苦了一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吃饭,补充体力。这就是所谓的晚食,也就是晚饭。



晚饭完事以后,天就黑了。古代也没电,燃煤油灯还费油,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加上农民基本上忙活一天,早已精疲力尽,所以大概到七八点钟就闭灯睡觉了,一直睡到转天早晨六七点钟起床,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新一天的早饭,和早饭后忙碌而充实的工作。

更何况,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粮食常常不够吃的,农民的生活总是徘徊在饥饿线上,再来点自然灾害,基本就死定了。所以,即便是吃两餐,对于古代农民来说已经是很难了,哪里又有剩余粮食去做第三餐呢?

宋朝之前,只有皇室可以吃四餐,诸侯可以吃三餐,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不可逾越的。

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三餐了呢?

是宋朝。



但是宋朝以来的三餐并不是早午晚三餐,而是早餐、晚餐和夜宵。

一方面自宋朝以来,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们可以吃三顿饭了;另一方面,宋朝取消了宵禁,出现了夜市,人们也就有了夜生活,所以晚上再补一顿夜宵。宋朝以后直到明清,虽然朝廷没有明确取消宵禁,但宵禁也属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城市里人们的夜生活已经可以延续到凌晨,不吃点喝点怎么能行?

但这也仅限于城市里的有产阶级,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大部分仍是苦哈哈两顿饭,哪有什么夜宵和夜生活?

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早午晚三餐,则是随着晚清民国时期以来工业化生活方式的逐步确立才开始为人们所适应。因为农民干农活虽然很辛苦,但它总得来说节奏比较慢,并不是上紧发条的,而工业化的生活方式节奏更快,强度更大,所以必须要加一顿午餐,才能支撑下午继续工作,这才有了吃午饭的习惯。



所以说,广大农村地区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仍然保留着一天两顿饭的习惯,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了,今天即便是农村,人们也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的生活方式,而不少人似乎开启了逆城市化,又返回“两餐时代”,开始讲究过午不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4
因为今天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比以前好,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使得粮食产量增加能够满足更多人需要,人们收入提高赚到的钱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因此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三餐。
第2个回答  2021-01-30
因为古代的生产力非常低下,农民的生活非常差,所以每天就吃两顿,而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所以变成了三顿饭。
第3个回答  2021-02-03
以前吃两顿饭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没有那么多粮食,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人民已经生活富足了,自然吃三顿饭了。
第4个回答  2021-02-03
因为古代人生产力低下 ,粮食不够吃 ,为了节约粮食 只吃两顿饭 ,现在经济发达 温饱不是问题 人们吃三顿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