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内心的混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6

昨天看到一位老友发在朋友圈的长文。他难得周末一个人在家,感慨“一个中年人要不要、该不该、配不配有自己的爱好和个人生活”。他说除了苦闷的工作和商务性社交,并不知道生活的价值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这其实是在许多人身上很常见的状态。

比如:

总觉得要学的东西很多,也跟风报了许多课,怀揣着副业迅速变主业的梦想,却发现总也见不到成效,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一方面有一种声音会告诉你,每天都应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然对不起生命。另一方面我们又被建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做好当下的每一份工作。于是用工作填满每一天,觉得自己每日疲于奔命,毫无成就感。

有人说,你要经济独立,尤其是女性,你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赚钱能力,要「做自己」。我们又听到,到了年龄你要有家庭有孩子,然后你就发现各种角色很难平衡。工作投入不够就有生活压力和怀疑自我价值,家庭投入不够就自责和焦虑。到底该怎么做?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似乎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对,使人陷入了不断的自我撕扯的状态中,内心混沌一团,消耗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和心力资源。

这就像是在一团迷雾中,我们被四面八方各种声音呼唤,看不到方向,只能这摸一下,那踩一脚,其实总在原地转圈,还会变的更加胆怯。

如何 探索 内心,有它的底层方法论、思维体系构建方式、和价值观 探索 体系。

其实我们报课读书打卡,就是这底层方法的一部分。为什么实践了却看不到效果?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要往哪儿去。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走出内心的混沌,要先看到混沌,最好的办法不是天天学天天想,而是从中抽离出来。



这几天梳理我最近的写作,发现提到「抽离」、「放空」、「灵感」这类的文字尤其多。

这大概是因为我最近的工作强度和思考密度加大,整个人有种很「满」的感觉,于是用写作的方式来映射和觉察自己。

在这种很「满」的状态下,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变弱,容易疲惫和有情绪。如果持续这样,就会加大对自己的消耗。

怎么改变?

和自己拉开一些距离。 比如,可以旅行、冥想、音乐,做一些自由而无用的事,切换到旁观者的角度,把内心的混沌释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问自己,如果这些问题都放下了,会怎么样?

你还可以问自己,是不是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就没有烦恼了?

注意观察自己思考这些问题时心态,及时复盘心路历程。逐步把当下的问题列出来,排一排,删一删,给大脑清出一部分思考空间,就能找到方向,生活就敞亮起来。



抽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 需要你全心全意投入。形式上的抽离叫做逃离 ,结果还会是身陷混沌中无法看清自我。

比如对我而言,即兴游就是最有效的「抽离」方式。我感受到的这个过程是,想很多-少去想-不再想。放空了,新的灵感会自然而来。

你还可以尝试冥想、写作、音乐等等方式。如果自己还达不到抽离状态,可以找一个信赖的有洞见的朋友帮助你,旁观者清。

美国著名创业者、企业家迈克辛格在《臣服实验》一书中,谈到自己通过多年冥想修习对生命的感悟:「没有要做的决定,有的是你和你面前的事的交互。认为我要去做决定,是因为我有各种牵挂、欲望和恐惧。唯一能帮我们的,是放下、释怀。如果你能放下自己的这些欲望和恐惧,那就没有什么决定需要做,剩下的只是生活本身。」

无论我们是谁,都会在生命中经历一些必须面对的事。而其实,命运又并没有安排很多事给我们。

如果你觉得自己迷茫心累,处在内心混沌之中,试着去找到抽离的状态。 在时间或空间上,和自己拉开一些距离,看到混沌中的自己,看清方向在哪儿

逐渐地,能够自成体系地搞定自己并接纳自己,这是一种高级的能力,也是了不起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Libby博士的职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