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似少年游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终不似,少年游。”的意思是: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出自哪里--------

宋代·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作品原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作品翻译--------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相关注释--------

唐多令,词牌名,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

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姜夔《翠楼吟》词序云:“淳熙十三年(1186)冬,武昌安远楼成。”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小集:此指小宴。

侑(yòu)觞歌板: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龙洲道人:刘过自号。

汀洲:水中小洲。

二十年:南楼初建时期,刘过曾漫游武昌,过了一段“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的豪纵生活。南楼,指安远楼。

黄鹤断矶: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断矶,形容矶头荒凉。

浑是:全是。

--------创作背景--------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  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袁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论者多说此词暗寓家国之愁,确。怎么见得?请看此词从头到尾在描写缺憾和不满足:“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山头,所见只是芦叶汀洲、寒沙浅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见,无奈与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稳,中秋将到未到;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欲纵情声色诗酒,已无少年豪兴……。恢复无望,国家将亡的巨大哀感遍布华林,不祥的浓云压城城欲摧。这一灰冷色调的武昌蛇山巅野望抒怀,真使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忧郁之情,达之深而近真亦属不易。如果过于外露倾泻,泪竭声嘶,反属不美,故词写悲剧亦不可无含蓄,一发不可收形成惨局。此《唐多令》,于含蓄中有深致,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犹水之深,长江大河,水深难测,万里奔流,转无声息。吾知此词何以不刻画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了解这,对词中外松内紧和异常沉郁的气氛当更有所体会。

--------作者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5
问题一:纵使簪花同醉酒,终不似,少年游。什么意思? 我记得这首诗是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 少年游。
翻译是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表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惘然。

问题二: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 少年游出自?是什么意思。 出自与陆游,辛弃疾同时代的南宋词人刘过的感怀之作《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问题三: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什么意思? 原词: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释义:在这沙洲岸边,一层层飘荡着芦花芦草,深秋里沙地显得清冷,流水也变得清浅了。转眼已过二十载,如今重到黄鹤楼,面对的却是这样凄芜的景象。行船在柳树下尚未停稳,过不了几天就又到中秋了,人生飘流际遇也是如此。黄鹤山到此而断,只是剩水残山,却不知故人好友这些年来,可曾重游?假若重游,恐怕也会同样对这旧有山河产生绵绵愁绪吧。很想振奋起来,鼓动欢欣的情绪,买丛暗香浮动的桂花,载着满瓮美酒,寻欢作乐。然而,面对着旧日景色,不得不慨叹,无论如何都不能重现年少的轻狂与欢乐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短短三句,有情有景有慨叹,烘托出一种人生意境。这意境是很中年的心情,年少时候虽有豪情,有高昂的游兴,却不见得能够随心所欲。等到年纪大了,各方面条件都好了,有花有酒有闲暇,于是旧地重游。可是,等到这时候才赫然发现,再唤不回的是年少的热情与淋漓尽致。人生的情味大不相同,中年人成熟了,更懂得咀嚼生命的细致,也更明白了那曾经拥有却一去不回的珍贵记忆。

问题四:“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什么意思? 出自与陆游,辛弃疾同时代的南宋词人刘过的感怀之作《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其中“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一句是指二十年后旧地重游,像以前年少时一样买酒品桂,只是时移世易,再没有年少时的心情。

问题五:终不似少年游 名句 出自南宋诗人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问题六:类似于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样格式的诗句 还有富有寓意 词牌名是唐多令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 怕登楼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 系行舟
柳下系船犹未稳 能几日 又中秋
望采纳

问题七: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句话该怎么回复呢 类似的诗词还有以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问题八:终不似少年游下一句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 少年游。
翻译是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表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惘然。
出自与陆游,辛弃疾同时代的南宋词人刘过的感怀之作《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其中“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一句是指二十年后旧地重游,像以前年少时一样买酒品桂,只是时移世易,再没有年少时的心情。

问题九:“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那首诗里的,原文是什么? 出自与陆游,辛弃疾同时代的南宋词人刘过的感怀之作《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其中“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一句是指二十年后旧地重游,像以前年少时一样买酒品桂,只是时移世易,再没有年少时的心情。

问题十:纵使簪花同醉酒,终不似,少年游。什么意思? 我记得这首诗是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 少年游。
翻译是 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表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