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等别划分

如题所述

(一)经济等指数计算方法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及所在土地经济分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之和。这个产量也可以解释为在当前的农业技术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农用地所能实现的最大经济产量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经济”产量水平。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海南卷)

其中,第 j 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海南卷)

式中:

G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Kcj——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Gi——第i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二)海南省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结果

农用地经济等别是对农用地利用等别进行经济水平修正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般的自然条件和土地经济条件下分等单元内农用地所能实现的经济水平。海南省各县(市)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见表 3-57,其中,全省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最高的分等单元为灌溉水田,经济等指数为1465.82,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经济等指数最低的分等单元为旱地,经济等指数为53.64,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表 3-57海南省各县(市)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统计表

(三)海南省农用地经济等别划分

海南省根据农用地经济等指数频率直方图,以200分为等间距划分农用地经济等别(图3-38)。

图 3-38 海南省农用地经济等指数频率直方图

海南省农用地共划分 7 个经济等别,结果如表 3-58 所示,各县(市)农用地经济等别所对应分等单元个数见表 3-59。

表 3-58 海南省农用地经济等别划分标准表

表 3-59 海南省各县(市)农用地经济等别所对应分等单元个数表

续表

(四)县(市)经济等指数计算结果和等别划分(示例)

1.三亚市

1)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结果

三亚市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最高的评价单元为灌溉水田,经济等指数为 1240.884,位于林旺镇和崖城镇;经济等指数最低的评价单元为旱地,经济等指数为 66.445,位于天涯镇。计算结果见表 3-60,三亚市农用地经济等指数频率直方图见图 3-39。

图 3-39 三亚市农用地经济等指数频率直方图

表 3-60 三亚市各乡镇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统计表

2)农用地经济等别的确定

三亚市农用地经济等别以 200 分为等间距划分,共得 6 个等别,结果见表 3-61,各乡镇农用地经济等别所对应分等单元个数见表 3-62。

表 3-61 三亚市农用地经济等别划分标准表

表 3-62 三亚市各乡镇农用地经济等别对应分等单元个数表

3)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和分等单元状况

三亚市农用地经济等别中,1 等地和 5 等地所占的比重较大,3 等地和 4 等地所占的比重较小。经济等别分布如表 3-63 所示。

表 3-63 三亚市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和对应分等单元个数表

4)农用地经济等别分布

(1)1 等地全部为灌溉水田和望天田,比例分别为 16.71% 和 6.19%。在 15 个乡镇中,1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为 35% ~ 49% 的有 4 个乡镇。1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红沙镇(47.71%),其次是滕桥镇(45.14%),梅山镇、河东区与河西区无 1 等地。

(2)2 等地大部分为灌溉水田和望天田,比例分别为 10.40% 和 4.49%;小部分为旱地和菜地,比例分别为 0.25% 和 0.10%。2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在 50% 以上的乡镇有两个,比例为35% ~ 49% 的乡镇有两个。2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河东区(52.62%),其次是雅亮乡(51.04%),梅山镇与河西区无 2 等地。

(3)3 等地主要为旱地、望天田和灌溉水田,比例分别为 6.73%、2.33% 和 4.06%;小部分为菜地,比例为 0.03%。3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为 35% ~ 49% 的乡镇有 1 个。3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雅亮乡(37.46%),其次是林旺镇(29.12%),育才乡与河西区无 3 等地。

(4)4 等地主要为旱地、灌溉水田和望天田,比例分别为 9.79%、6.92% 和 5.53%;小部分为菜地和水浇地,比例分别为 0.11% 和 0.12%。4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在 50% 以上的有两个乡镇,比例为 35% ~ 49% 的有 1 个乡镇。4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梅山镇(80.25%),其次是保港镇(68.36%),滕桥镇、育才乡、河西区无 4 等地。

(5)5 等地大部分为旱地和望天田,比例分别为 8.93% 和 3.03%;小部分为灌溉水田、水浇地和菜地,比例分别为 1.61%、0.07% 和 0.65%。5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为 35% ~ 49% 的乡镇有两个。5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高峰乡(46.82%),其次是滕桥镇(44.61%),红沙镇、羊栏镇、河西镇无 5 等地。

(6)6 等地大部分为旱地,比例为 11.07%;小部分为菜地,比例为 0.85%。6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在 50% 以上的有 1 个乡镇,比例为 35% ~ 49% 的有 1 个乡镇。5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河西区(100%),其次是羊栏镇(36.38%),红沙镇、滕桥镇等乡镇无 6 等地。

详见表 3-64。

表 3-64 三亚市各乡镇农用地经济等别占农用地面积及其比例表

续表

5)农用地经济等别地域组合特点及差异原因

(1)1 等地和 2 等地是三亚市高等别农用地,其中,1 等地位于红沙镇、滕桥镇、崖城镇,面积比例较大;2 等地主要分布在河东区、雅亮乡、育才乡。

滕桥镇农田比较集中,田洋面积较大,境内有营墨、龙楼、文昌和保境等几个主要的田洋。土层较深,结构好,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 1% ~ 3% 之间,氮、磷、钾比较协调,微酸性或酸性,酸性田占 33.3%,具有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基础。灌溉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其中境内的藤桥河最为重要,它由东、西支流组成,水量较多,包括地下水和外县流入客水每年可利用水量达9210 万立方米,农田用水基本满足。

河东区和红沙镇属城郊,农田虽少,但是境内却有全市最大的田洋(妙林田洋),面积有 13000 多亩。田洋内土地平坦连片,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属于洪积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在 2% 以上,磷、钾较协调,具有建设粮、糖基地的基础。雅亮乡和育才乡位于三亚市北部山地地区,境内峰峦起伏,山丘连绵,坡陡谷深,农田多为谷底坑田、垌田,土质偏沙,土层浅薄,酸性大,缺磷缺钾,酸性田占水田面积的 12.1%,含磷在 20×10-6以下。农田主要靠山塘、水库蓄水和自然水灌溉。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较多,常风小,台风危害轻。年平均气温为 23.1℃,极端最高温度为 36.5℃,极端最低气温为 2.1℃,年活动积温为8490℃;年平均降雨量为 1897.6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 1443.5 毫米,相对湿度为 84%;年日照时数为 2438 小时,日照率为 45.9%;年平均风速为 l.7 米/秒,周围有高山屏障,可阻挡北方冷空气和南来的台风。雨量充足、台风危害小使水稻全年均可安全生长。高等农用地主要分布于此。

(2)3 等地和 4 等地是三亚市中等别农用地,其中,3 等地在雅亮乡、林旺镇的面积比例较大;4 等地主要分布在梅山镇、保港镇、崖城镇。林旺镇农田集中连片,落根洋、青田洋是境内主要的田洋。以落根洋最大(包括北山洋),有 10000 多亩,符合机械化耕作的条件。

林旺镇农田自然属性不佳,农用地质量受此影响,质量不高。土壤普查数据显示,农田土质较差,含沙量大,养分低,酸性大,缺磷贫钾,有机质含量在 1% 以下的农田占 40%,酸性田占 40%,速效磷在 5×10-6以下的占 30%,速效钾在 50×10-6以下的占 60%。落根洋有深厚的泥炭土分布,有机质含量很高,达 9.48%,经改良后可变成高产农田。

梅山镇地形以丘陵为主,有大片荒山,河流短小,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灌溉面积仅占耕地的 17%。梅山镇农用地质量一般与缺水灌溉有关。

崖城镇有 39.28% 的 4 等地,保港镇有 48.8% 的 4 等地。该地区东有南山岭突起,北有洋林岭耸立,西有尖岭屏障,东、北、西群山环抱,两个乡镇分布于中间平坦辽阔的敞口盆地上。境内或周边主要河流有宁远河、石沟溪、东沟溪。蓄水工程有 11 座,引水工程有 3 座,蓄水库容为 2973.4 万立方米,引水流量为 2.8 立方米/秒,实际灌溉农田 24498 亩。灌溉条件较好,灌溉面积达 47%,占农田的 74%。境内最大的田洋——坡田洋和郎芒洋,土壤属潮沙泥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最高达 2.7%,大多数在 1% 以上,1% 以下的占 12%,磷、钾含量也较高,含磷最高为 100×10-6,在 5×10-6以上的仅为 16%,含钾最高达 90×10-6,大多数在 50×10-6以上。总之,崖城镇、保港镇盛产粮、糖,作物种类多,农产品丰富,商品粮多,人口稠密,生产、生活水平较高。

(3)5 等地和 6 等地是三亚市低等别农用地,5 等地几乎为旱地和望天田,6 等地绝大部分为旱地。其中,5 等地在高峰乡、滕桥镇的面积比例较大,6 等地主要分布在河西区、羊栏镇、河东区。高峰乡位于三亚市的北部山区,农田的特点是谷深,日照短,地下水位高,冷、锈水危害严重,洪水冲刷,土、肥易流失,土壤酸性大,产量低,中低等别农田所占面积较大。

滕桥镇、羊栏镇低等别农用地占到 44.61%、36.38%,与干旱缺水、灌溉不足有关,在滕桥镇赤田村、东溪村和羊栏镇的海坡村表现得最为明显。

2.东方市

1)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结果

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最高的评价单元为灌溉水田,经济等指数为 1221.125,位于公爱乡;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最低的评价单元为旱地,农用地经济等指数为 48.573,位于华侨农场。计算结果见表 3-65,其对应的频率直方图见图 3-40。

图 3-40 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指数频率直方图

表 3-65 东方市各乡镇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统计表

2)农用地经济等别的确定

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别以 200 分为等间距,共划出 6 个等别。结果见表 3-66,各乡镇分布情况见表 3-67。

表 3-66 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别划分标准表

表 3-67 东方市各乡镇农用地经济等别对应分等单元个数表

3)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和对应分等单元状况

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别中,3 等地和 4 等地所占的比重较大,2 等地和 5 等地所占的比重较小。分布特点如表 3-68 所示。

表 3-68 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和对应分等单元个数表

4)东方市农用地经济等别分布

(1)1 等地大部分为灌溉水田,比例为 14.56%;其次为望天田,比例为 2.86%。在 19 个乡镇及农场中,1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为 35% ~ 49% 的有两个乡镇。1 等地面积最大的是八所镇(47.48%),其次是感城镇(40.07%),最小的是大田乡(0.12%),新龙镇、江边乡、广坝乡、华侨农场与农场争议地无 1 等地。

(2)2 等地大部分为灌溉水田,比例为 4.58%;其次为望天田,比例为 3.58%。2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为 35% ~ 49% 的有 1 个乡镇。2 等地面积最大的是墩头镇(42.05%),其次是华侨农场(28.28%),最小的是感城镇(0.76 %),公爱乡、江边乡、广坝乡与农场争议地无2等地。

(3)3 等地大部分为旱地、灌溉水田和望天田,比例分别为 12.26%、4.34% 和 3.90%;小部分为菜地,比例为 0.18%。3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在 50% 以上的有 1 个乡镇。面积最大的是抱板镇(63.01%),其次是三家乡(31.3%),最小的是广坝乡(0.81%),华侨农场无 3 等地。

(4)4 等地大部分为旱地、灌溉水田和望天田,比例分别为 16.94%、5.19% 和 1.39%;小部分为菜地,比例为 0.16%。4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在 50% 以上的有 1 个乡镇(农场),比例为 35% ~ 49% 的有 6 个乡镇。4 等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公爱农场(71.02%),其次是四更镇(44.84%),最小的是农场争议地(1.21%),新龙镇与华侨农场无 4 等地。

(5)5 等地大部分为旱地和灌溉水田,比例分别为 5.28% 和 1.90%;小部分为望天田、菜地和水浇地,比例分别为 0.45%、0.03% 和 0.01%。5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在 50% 以上的有两个乡镇。5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广坝乡(71.2%),其次是江边乡(52.33%),最小的是三家乡(0.19%),新龙镇、天安乡、八所镇、罗带乡、墩头镇、华侨农场、公爱农场与农场争议地无 5 等地。

(6)6 等地大部分为旱地,比例为 22.37%;小部分为菜地,比例为 0.02%。6 等地占农用地面积比例在 50% 以上的有 6 个乡镇或单位,比例为 35% ~ 49% 的有 1 个乡镇。

详见表 3-69。

表 3-69 东方市各乡镇农用地经济等别占农用地面积及其比例表

续表

5)农用地经济等别地域组合特点及差异原因

(1)1 等地和 2 等地是东方市高等别农用地,主要集中在八所镇(47.48%)、感城镇(40.07%)、墩头镇(42.05%)、华侨农场(28.28%)。全都位于东方市西部沿海平原上,是东方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光热强、雨量少、常风大、气候干燥是该地区气候特点的总体概括。该区年均日照时数为2628.1小时,年辐射量为137.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温度为24.5℃~25.0℃,年积温为8900℃左右。光热条件完全满足水稻生长光合作用要求,一年可三熟。年均降雨量为 950 ~ 1200 毫米,雨季集中在 7、8、9 三个月,冬春旱期长达 5 ~ 6 个月,干湿明显,年蒸发量为 2443.4 毫米,相当于降雨量的两倍半,水热失调严重,威胁农作物生长。年均风速为 3.2 ~ 4.8 米/秒,夏半年以吹西南干热风为主,冬半年以吹东北风为主,对作物生长不利。年均台风影响次数为 4 ~ 5次,风力为 6 ~ 9 级,11 级以上极少。可以看出,干燥少雨的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由于少雨干燥,地表植被稀疏,阳光暴晒,降暴雨时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瘦瘠,多属瘦瘠的砂壤土和砂土。土壤含砂量大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却有利于花生生长,而且当地农民有多年种植花生经验。因此,可以实行水稻、花生轮作,培养地力。

东方市沿海地区河流众多,水利设施完备。有昌化江、北黎河、罗带河、通天河、感恩河、南港河横穿而过,其沿岸也兴建了各种水利工程,有天惠、唐麻园、打坝、高坡岭、打江、老欧 6 座蓄水工程,保灌面积超过 13000 亩。提水工程 15 座。在北部建有戈枕引水工程,灌溉着三家镇、四更镇、新街镇、墩头镇和八所镇的农用地;南部有陀兴水库,灌溉板桥镇、感城镇等镇;中部有湾溪水库,灌溉新村镇。另外,该区域地下水蕴藏量大,且分布均匀,四更镇、新村镇和感城镇的地下水位较高,有利于挖掘田头井,解决部分农田用水,仅四更镇就有田头井 5000 多眼。

该区域的生产条件甚为优越。地貌主要由海拔 50 米以下的平原和台地构成,地势低平,耕地多,田洋集中连片,有天惠、那越、洋汉、居候、英岑、广朗、罗带、洛坡、海洋坡、本廉和南非 11 片大田洋,非常有利于发展粮糖油生产。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种。

该区域农民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习惯,耕作集约化程度较高,有部分农田实行水旱轮作、间作、套作,年复种指数在 200% 以上,使该区域成为东方市粮、糖、油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农业区。

良好的灌溉条件,先进的生产条件,科学的种田方式弥补了气候、土壤方面的劣势,这里成为高等别农用地的分布区是合理的。

(2)3 等地和 4 等地是东方市中等农用地,主要分布于东方市北部的抱板镇(63.01%)、三家乡(31.30%)、公爱农场(71.02%)、四更镇(44.84%)、墩头镇(41.55%)以及南部的华侨农场、板桥镇、广坝乡。这一带气温高,雨量较少,水热失调,年均气温为 24.2℃,低于沿海平原而高于东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为 1200 ~ 1400 毫米,月雨量≥ 1000 毫米的有 6 个月,多于平原而少于山区。年降雨量相差较大,北部年降雨量比南部多 300 毫米,故北部农用地以 3 等地居多,南部则主要为 4 等地。年蒸发量为 2379.3 毫米,相当于降雨量的两倍,水热失调。该地区除戈枕、老马、牙炮、抱板等地和陀兴灌区的农田灌溉条件稍好外,其余因地势高水利灌溉不到,加上地下水位高,挖掘田头井成本高,遇上旱年生产用水十分缺乏。

(3)5 等地和 6 等地是东方市低等别农用地,主要集中在广坝乡(71.2%)、江边乡(52.23%)、华侨农场(73.29%)、公爱乡(60.01%),位于东方市东南部山区。山区年均降雨量为 1600 ~ 1900 毫米,是全市年降雨量最多的农业区,年日照时数为 2524 小时,年辐射量为116.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干燥度为1.18,年均温度为23.8℃。由于江边乡的国界至广坝乡的俄贤一带山地散热快,辐射降温明显,使该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冬季冷空气南下沉积,极端低温曾达到 -1℃,对越冬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山区山高坡陡,水田面积少,且分散在山地丘陵峡谷间。山涧水容易汇集于此,因排水不良,部分水田深湴冷底、酸性重,不利于作物生长。广坝镇的俄乐村、报白村,江边镇的俄查村、布温村等,水田质量较好,产量较高,是该地区的粮食基地,同样也存在排灌不良、地下水位高、酸性冷底的问题。水利条件较差,现有水利工程 11 座,但水利配套不完善,灌溉面积小。

该区域农民耕作水平低下,耕作粗放,施肥、管理不善,以致产量较低。山区村庄分散,交通不便。少数边远地区的农民至今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