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一些校园暴力,具体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教育模式功利化倾向明显是引发校园化的关键
虽然中国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仍然是一种无情的淘汰教育。分数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和教师的未来。从学生踏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好像进入了战场。一路走来,学生“学为教”,教师“教为教”。许多教师也习惯用制度和规则约束学生,用成绩和分数来评价学生。

二是贫困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
从心理挫折攻击理论的角度来看,当人类受到挫折时,会产生攻击行为,而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主要方式。教育失败与学校对教育失败的反应相结合,决定了教育失败的结果。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贫困生会自暴自弃,盲目服从、厌恶,有叛逆心理,对优等生、优等生、优等生怀有强烈的敌视心理,从而不造成任何的冤枉和虐待暴力。这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学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强加给他们的“失败角色”,而打算通过这种“特殊方式”获得教师的关注和学生的认可。

三。自我控制能力相对缺乏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当他们遇到挫折或攻击,或遇到情绪不稳定时,往往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不稳定的情绪,对他人施暴,达到发泄自己不愉快情绪的目的。

四。在寒冷、破碎、暴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样的青少年往往缺乏适当的指导。而且对别人的态度也很冷淡和可疑。在这样暴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跟随家庭的语言暴力和行动暴力去对待同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3
学校是培育新生代使其进入社会角色的重要力量和场所,校园首先直面学校。从宏观角度而
言,当前教育体制和教师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是校园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4
教育失败与学校对教育失败的反应相结合,决定了教育失败的结果。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贫困生会自暴自弃,盲目服从、厌恶,有叛逆心理,对优等生、优等生、优等生怀有强烈的敌视心理,从而不造成任何的冤枉和虐待暴力。
第3个回答  2019-12-02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v
第4个回答  2019-12-02
校园暴力主要有三类:
语言暴力:指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
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
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
如果遇到了校园暴力,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三、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