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为什么刚即位命宋皇后移居西宫,雍煕四年又命她移居东宫呢?

如题所述

因为他(宋太宗)的皇位来历不正,所以宋太宗对皇嫂的冷酷无情。

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十月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太祖宋皇后(宋太祖第三位皇后)得知消息后急忙派出宫内太监王继恩出宫传太祖子赵德芳进宫继承大统。只是未料此太监早已经被赵光义所收买,他出宫后竟然是直接通知赵光义提前筹划。
在太祖朝16年,赵光义经营自己的势力,追随者众多。当赵光义来到皇宫后,时年仅24岁的宋皇后已经感到大势已去,无奈只得接受赵光义继承皇位的现实,以保护自己和太祖几子。作为先朝皇后,赵广义的嫂嫂,原该受到尊崇和善待。只可惜赵光义是个冷酷薄情的小人。

赵光义为了造成继承帝位的事实,直接违背新君继位次年更改年号的惯例,把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一年。第二年,即下旨让宋皇后移居西宫,堂堂大宋太祖皇后竟被安置在嫔妃所居住的西宫。面对强势的赵光义宋后也是无力反抗。

接下来,宋太祖之子德昭、德芳接连死去,朝野议论纷纷。可是宋太宗面对非议竟然再次把矛头对准皇嫂,令皇嫂搬离开封,迁居洛阳宫。宋皇后的亲人接连不明原因先后死去,加上宋太宗的冷淡无情,致使她常年抑郁寡欢,于995年病逝。

宋太宗对于寡嫂的冷淡无情,以及对待太祖子孙的种种行为只能说明他心虚,他的皇位来历不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大迷案“烛影斧声”。宋太宗对皇嫂的冷酷无情也是饱受诟病,《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都对宋太宗的行为做出了严厉的批评和质疑。

ps:先朝皇后去世,乃是国丧。没有想到宋太宗竟然不为皇嫂穿孝服,并且禁止朝臣前来治丧吊唁。有朝臣直言上书者更是被他直接贬官发配地方。其次,赵光义还不给宋皇后发丧,并把宋后灵柩放到宋太祖亡妹的公主府上,一放就是两年。

直到公元997年,迫于民间议论和朝臣的议论。宋太宗才将皇嫂附葬于宋太祖永昌陵西北,但是宋皇后神主排位却没有放进太庙。宋皇后虽说去世2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但是堂堂大宋皇后的陵墓仅仅有坟冢,并没有石像生和其他礼仪建筑。要知道宋朝皇后陵墓和帝陵规制一样,只是规模只有帝陵的三分之一,神道石像生只有32件。

简陋不符合宋朝皇后礼仪的太祖宋皇后陵

宋陵其他皇后陵神道石像生

宋太宗赵光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1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分别是孝惠皇后贺氏、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贺氏是赵匡胤的结发妻子,为赵匡胤生下赵德昭、赵德芳等子女,于958年赵匡胤称帝前去世,后来追封为皇后;959年,赵匡胤迎娶第二任妻子王氏,960年,赵匡胤称帝后册封为皇后,王氏于963年去世;968年,赵匡胤将第三任妻子宋氏纳入宫中,册封为皇后。

当时宋氏只有17岁,足足比赵匡胤小25岁,甚至比赵匡胤长子赵德昭还要小1岁。虽然二人年龄相差很多,但是婚后相处非常融洽,而且夫妻感情很好。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赵匡胤暴崩,皇弟赵光义即位为帝,宋皇后身为皇嫂,自然无法成为宋朝的皇太后。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赵匡胤忽然驾崩,其弟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从此,宋氏再也没有得到身为一国之母应有的尊重。赵光义给宋氏赐号为“开宝皇后”,命她移居西宫。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她移居东宫。宋氏在冷清凄苦中度过了20年,在这期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相继不明不白地死去。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氏病逝,时年44岁。

宋皇后去世后,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朝臣们请求宋太宗赵光义为皇嫂服丧,不仅遭到赵光义的拒绝,而且赵光义还禁止朝臣给宋氏服丧。对于宋太宗的这一做法,在朝野引起很大的争议,绝大多数人认为宋太宗的做法完全不符合礼法。翰林学士王禹??私下曾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赵光义知道后非常愤怒,以讪谤之罪把王禹??贬黜。赵光义没有在宫中为宋氏治丧,而是将梓宫停放在已故的燕国长公主(赵匡胤之妹)府邸,之后又停放在普济佛舍,既不允许与赵匡胤合葬,也不允许神位进入太庙。至道三年(997)正月,只是将宋氏葬在了赵匡胤永昌陵的附近。直到几十年以后,宋神宗在位时,才下旨将宋氏的神位迎入太庙供奉。

后世史学家据此痛批赵光义,把他对待宋氏的态度与“金匮之盟”、“烛影斧声”联系在一起。认为如果真是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那么赵光义应当心怀感激,善待嫂子宋氏,可是他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忘恩负义;如果赵匡胤没有传位给赵光义,那么赵光义对待宋氏的薄情之举,更加重了他杀兄篡位的嫌疑。即使宋氏知道“金匮之盟”、“烛影斧声”的内情,或者反对赵光义即位,但是她去世之后,赵光义至少也应该做做样子,以避免受到非议。可是赵光义并没有这么做,的确是让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