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机构的职能包括几个方面?

如题所述

第一、经营“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即独揽广州的对外贸易,代购代销进出口货物;第二,行商向粤海关代纳所有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第三,按照官府的指令,转达政府对外商的有关规定和与外商之间的各项交涉;第四,负责监督外商,为外商做担保人。

上述4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清政府设立海关和在广州成立“十三”行作为专营对外贸易的机构,这些都是历史的进步,但赋予民间商业机构的某些外交事务,则给行商造成了不应有的压力和困难,甚至受到不应有的惩罚。这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清政府为了严格控制外国商人特别是英国商人企图“移市入浙”,打进中国丝茶产区和害怕“外夷桀骜”,无法驾驭,便于1757年封闭福建、浙江、江苏三大海关,只保留广东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统由广州出入。

从这时开始至1842年的80多年间,“十三行”总揽全国的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唯一的独特的商贸团体。

后来,“十三行”行商组建公行团体,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仅是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一个创举,而且很有必要。它可以使广州的对外贸易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纠纷和业务上的损失,可以促进行商之间的互济,可以加强与外商的沟通。

事实上,外商对公行这一团体机构也很满意。

伴随着广州与西方各国的贸易往来,西方的艺术家、科学家、学者、旅行家、传教士、医生也接踵而来。这些人或者出于商业的需要,或者慕名前来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了解人情风俗,或者出于传教,或者披着宗教的外衣,搜集情报。

那些到过中国的西方人,推动着更多的西方国家的人士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收集中国国画、文学作品以及中国重要产品的制造技术和方法,并在一些西方国家掀起学习、仿制中国瓷器、纺织品和精湛工艺品的浪潮,出现了一股“中国热”。

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都先后仿制中国瓷,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在弓城设立的新广州瓷厂,设备和图式都来自广州。

尽管如此,清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取得很大效益,由于清政府看不清当时形势,所做的贸易都是亏本生意。

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完全阻碍了清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使清朝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为后来清朝百年积弱落后埋下伏笔,而清朝朝廷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西洋的科技发展蓬勃,渐渐地超越了以土耳其为首的伊斯兰世界和以清朝为首的东方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