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内卷作文800字高分作文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7
不管是科技还是农业,是学习还是工作,每行每业都陷入了“内卷化”,那么如何看待内卷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其他学生的高分作文吧!

作文一、

这是一个社会学的话题,社会学与心理学交集最多的一种效应就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而从众行为。一般指群体成员的跟从群体的倾向行为。即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会促使他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竞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博弈论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而内卷的出现就是“囚徒博弈”最真实的写照。

资源是有限的,而竞争是无限的,所以不可否认内卷是“非理性”的,但却是人性的必然。

有一个笑话:有俩个人去非洲寻宝。不巧俩人遇到了狮子。这时,其中一个人放下手里的东西,把背后的包打开,迅速的换上了跑鞋。另一个人不解,说:“你难道跑得过狮子吗?”只听那个人说,“是啊!当然跑不过它,但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啦。”

而在现实世界中,“狮子”无处不在。

作文二、

近日,中纪委发文痛批“内卷”,呼吁大家远离这种简单的自我重复,告诫大家去求真务实,而非忙而无功,忙而无效;去真抓实干,而非重痕轻绩,重过轻收。由此可见,“万物皆可卷”的潮流已经过去,我们只有远离此事,着眼未来,才能在乏善可陈的内卷世界中闯出一番天地。

远离内卷,需要一颗敢于尝试的创造心。大胆的改变总是比无趣的重复重要。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生于美国一偏僻农庄,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年幼的他只好到肯塔基谋发展。四十岁时,他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在加油站众多餐馆之间另开了一家。所有人都在做着冗长重复的无用功。在这样的死循环中,山德士首先想到了做炸鸡的变通,他每天拿着自己的炸鸡配方沿街推销,终于等到了愿意与他合作的人,这也终使他一鸣惊人,成为闻名遐迩的“山德士上校”。是什么使山德士在困境中勇于改变且懂得如何去改变?正是他心中面对困难险阻丝毫未减的创造力使他突破思想的禁锢,一飞冲天。设想,倘若他面对这般窘况安于现状而非寻求变通,那么当他泯然于众人之后,几十年后称霸世界快餐行业的也许就会变成某位像小丑一样的怪叔叔了。

远离内卷,需要一颗不甘平凡的上进心。爱迪生的童年生活非常困苦,他常与一众小孩在火车上兜售报纸。一次卖报时,他被粗暴的列车员打聋了耳朵,他却因此更加努力。暮年在接受采访时,他对此时却幽默地说道:“感谢那位先生使我清净下来专心研究。”老舍九岁时在好心人的资助下上了小学。从一字不识的贫苦小孩到举世闻名的大作家,用罗常的话来形容他“把力量蕴蓄在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诸位请看,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者都能为了自己的梦想怀揣着一颗不顾世俗因素阻碍的上进心,在困境中冲破物质的贫乏,终成一代伟人。

远离内卷,需要一颗不慕名利的平常心。对名利的追求只会使人陷入更高一层的内卷当中。

钟南山院士在疫情肆虐期间奔赴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细致入微。但想必各位都看过这样一张照片:钟老在某趟高铁上与普通乘客一样地靠在椅子上小憩着。这对于一位知名人物来说实是有些平凡。一眼望去,当红流量明星出行无不是高端跑车,豪华游艇,私人飞机为底色辅以无数保镖随行,排场更是越做越大;但看回钟老,本已全球闻名,工作时却仍与普通人别无二致。面对这样的“明星”,我们甚至可以说钟老是“反向内卷”,这不是所谓“内卷”,而是一种宏大的格局,是伟人的思想,是那些当红小生们永远都到达不了的早已摆脱内卷的精神高度。

从其本质剖析,内卷就是一种病态的同级之间的竞争,是毫无意义的努力,是愈演愈烈的社会阶级固化。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懂得如何脱离内卷的死循环,懂得如何去进步,而不是只在表面做功夫。英国有句谚语“内在美永远大于外在美”,所以我们要以精神的修养为首要目标,在漫长人生路中摆脱内卷的负面影响而去关注其顽强奋斗的深层含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每个人都已此为己任,我相信,中国与社会主义强国的距离便就近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