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破蒙古军的问题少年,后来是如何为南宋续命数十年的?

如题所述

自从金国被灭后,南宋成为了蒙古人的下一个目标。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下令对南宋发起全面进攻。初期,蒙古军队势如破竹,南宋的川蜀和襄阳防线相继失守,江南的安危岌岌可危。在这关键时刻,两位人物的出现改变了南宋的国运,他们分别是孟珙和余玠。
余玠,字义夫,是南宋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寒,行为放荡不羁,史称他“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余玠少年时期曾在白鹿洞书院求学,但后来因打死一位茶馆老人而逃亡。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只能选择成为土匪或参军。余玠选择了参军,并在淮东制置使赵葵的麾下效力。由于他识字,很快就在士兵中脱颖而出,被提升为将作监主薄。
1237年十月,余玠在赵葵的领导下支援安丰军守将杜杲,两军合作大破蒙古军。在此战中,余玠的部队还斩杀了蒙古军主将叶国大王。战后,余玠因功被升官三级。1238年九月,蒙古军进攻滁州,余玠率军支援并取得胜利。次年,他突袭开封,焚毁了蒙古人在开封的造船厂。此后,余玠率军回到南宋境内,仅以微小的损失就给蒙古军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余玠的名声远扬,被晋升为大理少卿、淮东制置副使。
余玠深知蒙古军在平原野战中的强大,但攻坚却是他们的弱点。因此,他在入蜀后立即下令依山势筑城,其中最著名的是重庆合州附近的钓鱼城。钓鱼城地势险要,三水环绕,只有东面可以登临。此外,钓鱼城地处要冲,通过水路可以轻松抵达川蜀各地。在余玠的领导下,南宋川蜀守军多次成功抵御蒙古军的进攻,并在1250年发动了一次反击战。
然而,随着余玠威望的提高,临安朝廷对他产生了疑虑。1253年,宰相谢方叔、徐清叟等人诬告余玠拥兵自重,独揽大权。宋理宗也担心对蜀地失去控制,于是下诏要求余玠回朝廷述职。余玠在悲愤交加中病倒,最终忧愤而死,享年五十六岁。
尽管余玠去世,但他的事业并未结束。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军进攻四川。蒙古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在钓鱼城下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蒙古人花了大半年时间,屡次强攻,都无法攻克钓鱼城。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钓鱼城下被南宋的抛石机击中,重伤而亡。蒙古的这次攻宋之战因此告终。余玠当年在四川经营的山城防御体系在此战中大获成功,南宋的国运也因此延续了数十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