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颗粒小儿吃多少?

小孩口腔起泡了,到医院看说是感冒病毒引起的,让吃利巴韦林颗粒.买的新博林 利巴韦林颗粒.可说明上没写小儿到底吃多少mg,每袋是50mg的.
说明上说,用于皮肤泡疹病毒感染,成人一次0.3g.一日3至4次
大约吃一袋的几分之几呢.有经验的父母告诉一下吧.还有再吃些什么药见效快呢.孩子嘴疼不愿吃饭,晚上睡觉总醒太闹心了.

利巴韦林颗粒,外表是白色颗粒状,主要是治疗呼吸道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其中约10%病人可能伴随心肺方面副作用。方法原理: 供试品经流动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07nm处检测利巴韦林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精密称取利巴韦林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µg的溶液,即为对照品溶液。

用法用量/利巴韦林颗粒 

该品用温开水完全溶解后口服。

1、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成人一次0.15g,一日3次,连用7天,儿童剂量10-15mg/kg/日,分3次服用,应用3天。

2、用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成人一次0.3g,一日3~4次,连用7天。

不良反应/利巴韦林颗粒 

利巴韦林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其中约10%病人可能伴随心肺方面副作用。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应 频繁监测血红蛋白,有地中海贫血、镰刀细胞性贫血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有胰腺炎症状或明确有胰腺炎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已经有报道伴随有贫血的患者服用利巴韦林可引起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损害,故具有心脏病史或明显心脏病症状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如使用利巴韦林出现任何心脏病恶化症状,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治疗。 在利巴韦林有关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一般全身不良反应有:疲倦、头痛、虚弱、乏力、胸痛、发热、寒战、流感症状等。

神经系统症状:眩晕;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度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肌肉骨骼系统症状有肌肉痛、关节痛;精神系统有失眠、情绪化、易激惹、抑郁、注意力障碍、神经质等;呼吸系统症状有呼吸困难、鼻炎等;皮肤附件系统出现脱发、皮疹、瘙痒等;另还观察到味觉异常、听力异常表现。

注意事项

编辑

1.定期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液生化(肝功能、TSH)检查,尤其血红蛋白检查(包括在开始前、治疗第2周、第4周)。对可能怀孕妇女每月进行怀孕测试。

2.严重贫血患者慎用,有地中海贫血、镰刀细胞性贫血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有胰腺炎症状或明确有胰腺炎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具有心脏病史或明显心脏病症状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如使用利巴韦林出现任何心脏病恶化症状,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治疗。

3.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肌酐清除率< 50ml/min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

4.利巴韦林对诊断有一定干扰,可引起血胆红素增高(可高达25%),大剂量可引起血红蛋白降低。

5.尽早用药,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病初3日内给药,利巴韦林不宜用于未经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已经充分的动物研究证实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突变和胚胎毒性(在低于人体用量的1/20时即可出现),利巴韦林会引起胎儿先天畸形或死亡,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停药后至少6个月,服用利巴韦林的男性和女性均应避免怀孕,可能怀孕者应采用至少两种以上避孕方式有效避孕,一旦怀孕应立即告知医生。孕妇禁用利巴韦林。少量药物经乳汁排泄,因为对乳儿潜在的危险,不推荐哺乳期妇女服用利巴韦林。

儿童用药

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

老年用药

尚未进行充分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研究。在老年患者中使用利巴韦林发生贫血的可能性大于年轻患者,老年人肾功能多有下降,容易导致蓄积,不推荐老年患者服用利巴韦林。

药物相互作用

利巴韦林可抑制齐多夫定转变成活性型的磷酸齐多夫定,因此,利巴韦林与齐多夫定同用时有拮抗作用。

药物过量

大剂量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患者)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毒理研究

重复给药毒性:小鼠、大鼠和猴在经口给予利巴韦林剂量分别为30、36和120mg/kg,给药时间为4周或更长时,可引起心脏损伤。

遗传毒性:利巴韦林浓度分别为0.015和0.03-5.0 mg/ml,在无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可增加小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和L5178Y(淋巴瘤)的细胞转化和突变。浓度范围为3.75-10.0 mg/ml,在加入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对L5178Y细胞突变率有一定的增加(3-4倍)。小鼠微核试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利巴韦林剂量范围为20-200mg/kg时,具有诱裂作用。在显性致死试验中,大鼠腹腔注射利巴韦林剂量范围为50-200mg/kg,连续5天,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生殖毒性:雄性小鼠给予剂量范围在35-150mg/kg时,可导致明显的生精管萎缩,精子浓度降低和形态异常的精子数量增加。停药后3-6个月,生精能力部分恢复。其它几项毒性试验也提示,成年大鼠经口给予利巴韦林剂量低至16mg/kg时,可引起睾丸损伤(生精管萎缩),未进行更低剂量的研究。尚未对雌性动物的生殖能力进行研究。不同种属的动物研究已证实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和/或杀胚的潜在毒性。仓鼠单次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为2.5mg/kg或更大,家兔或大鼠的剂量分别为0.3和1.0mg/kg,结果均已证实有致畸作用。畸形主要发生在颅骨、腭、眼、四肢、颌骨、骨骼和胃肠道,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剂量的递增而增加。胎儿和子代的存活率降低。利巴韦林引起家兔和大鼠胚胎致死的剂量为1 mg/kg,其无致畸作用剂量分别为0.1和0.3mg/kg(根据表面积推算,分别相当于人等效剂量0.015和0.04mg/kg)。

致癌性:大鼠经掺食给予利巴韦林剂量为16-200mg/kg长期研究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诱发良性乳房、胰管、垂体和肾上腺瘤。小鼠和大鼠的18-24个月的初步致癌试验并非最终结果,但这些试验证实,给予利巴韦林剂量分别为20-75和10-40mg/kg,小鼠和大鼠分别出现的血管损伤和视黄醛还原酶变性与利巴韦林长期给药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8
普通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需要用抗菌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抗生素、消炎药),但感冒滥用抗菌素很常见,抗菌素滥用的问题现在就很普遍,所以这次不说这个问题。而你问的利巴韦林属于感冒抗病毒药,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利巴韦林。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目前没有针对导致感冒的抗病毒药,所以不需要用抗病毒药物,这几乎是医学界的共识。但实际上,在国内,以利巴韦林为主的抗病毒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感染病例上。
利巴韦林是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试验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我过药监局批准利巴韦林颗粒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美国于1985年批准将利巴韦林气雾剂用于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孩子,因为早期的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利巴韦林对合胞病毒感染有效,美国儿科学会1993年推荐将利巴韦林用于有重度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危孩子,但后来的分析发现之前的研究有缺陷,利巴韦林的临床效果并不如之前评估的那么明显,1996年美国儿科学会将之前的“必须用”修改为“可以考虑使用”,但也仅限于重症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危病人。
美国儿科学会之所以将利巴韦林的应用指征控制得那么窄,一是目前的临床效果还不那么确定,而是利巴韦林的副作用比较大。动物试验显示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性和致癌性,所以孕期和哺乳期都不能使用,此外利巴韦林可以导致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其中约10%的病人可伴随心肺方面的副作用。我们的药监局还曾对这个药品发布过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但奇怪的是,同样是我们的药监局,对利巴韦林气雾剂批准的适应症为: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比如病毒性鼻炎、咽呷炎、咽结膜热或口咽部病毒感染。这等于就是批准应用于感冒的治疗了,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儿科门诊被广泛使用了。
虽然药监部门批准了,但还有我们的临床指南可以规范一下我们医生的用药,回到感冒的问题上,我们来看看国内的指南是怎么说的。下面这段文字摘自2013年发表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的《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的指南。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有些复方感冒制剂的组分中加入金刚烷胺,该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通过阻断M2离子通道,核糖核蛋白将不能成为游离型,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金刚烷胺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冠状病毒并无抑制作用。”
总结一下就是对普通感冒没有抗病毒药可以用,这和医学界的主流观点很吻合,没有问题。但是有意思的是,就在这同一篇指南里,却还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病程早期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喷鼻咽部可能有一定益处。”
这段话刷新了我的认知,好的里面标注了出处,但是该出处从头到尾都没有利巴韦林的字眼。里面关于药物治疗是这样写的。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普通感冒病程早期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部可能有一定益处,这句话几乎就是提示医生可以给感冒的孩子开利巴韦林气雾剂,我当然相信我们医学权威们提出的观点是可能有依据的,你拿出一个可信的证据我也会选择相信。一面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提供的文献证据里却找不到出处,一个有众多权威医学专家制定的专业临床指南犯这种错误,几乎是耸人听闻的。
我们的药监部门水平大家都是清楚的,本来还指望靠临床指南这道防线能守住一点底线,结果却是煽风点火,进一步误导医生开本不该开的药。这个问题我很困惑,因为一篇指南的完成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一个人把内容搞错了还可以理解,把参考文献搞错了也可以理解。但这篇指南是39位专家一起完成的......
正如这篇指南里所讲,普通感冒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疾病,每个儿童平均每年5-7次。这种可以直接影响全国儿科医师用药的指南,给出这样的信息就可能让数以亿计的孩子用上本不该用的药。药监局批准宽松的适应症加上临床指南的误导,结局就是那些感冒的孩子花了钱,用上了对病情没有用的药,还面临用血、致畸、致癌等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这些本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第2个回答  2008-08-08
利巴韦林颗粒
开放分类: 药品、西药

正式名称:利巴韦林颗粒

英文名称:Ribavirin Granules
拉丁名:GRANULAE RIBAVIRINI

汉语拼音:

商品名:

化学名: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颗粒。

药理作用:抗病毒药。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如RNA病毒的流感病毒、上呼吸道合胞病毒和DNA病毒的疱疹病毒。其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主要成分:利巴韦林

吸收、分布、消除:口服后很快被吸收,在60~90分钟内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进入体内经磷酸化后生成活性代谢产生—利巴韦林单磷酸。消除半衰期约24小时。本品能滞留于红细胞中,主要由肾脏排泄,仅少量从粪便中排出。

用法与用量:口服。 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成人一次0.15g,一日3次,连用7天;儿童遵医嘱。 2皮肤疱疹病毒感染:成人一次 0.3g,一日3~4次,连用7天;儿童遵医嘱。
适应症:适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禁忌症: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对肝功能、血象有不良影响。
有效期:暂定1.5年。

规格:(1)0.1g;(2)0.15g(按C8H12N4O5计算)。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是处方或非处方:是
第3个回答  2017-09-12

利巴韦林颗粒

该品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用量

利巴韦林小儿的用量一般是在10-15mg/kg/日,要分3次服用,但是孩子的用量最好还是要由医生给定量的,医生会先要算算你孩子多少公斤,然后再根据体重来进行用量的计算

并且用利巴韦林颗粒在3-4天内见效,如果没有任何效果的话,要立即停止用药,并且去医院重新给孩子检查,而且在用利巴韦林颗粒期间如果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也应该要立即的停用次药品。并且和利巴韦林颗粒过敏的患者也尽量不要用。

预防保健

    营养均衡

    如果是母乳的妈妈,自己的饮食方面需要均衡一些,蔬菜,水果,肉类都需要均衡摄入!

    如果是奶粉的宝宝,到了6个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平常也要注意不要多戴宝宝去人多的地方,注意及时更换衣服!

    如果宝宝已经断奶,在饮食上要给孩子营养均衡,有肉有菜,也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豆类,谷类,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总之,在饮食上不要孩子爱吃啥就给啥,要给孩子吃的全面一些。

    服药期间需要注意

    在给孩子服药期间,尽量不要给孩子吃甜食,并且如果孩子在服药期间出现什么不良的反应要给孩子停药,并且在服用利巴韦林颗粒的同时不要给孩子在服用其他药效一样的药品,如果服药已经3-4天了,还没有效果的话,也要停药,重新诊断。

    适当运动

    适当的带着宝宝运动,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注意事项

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对肝功能、血象有不良影响。

第4个回答  2017-10-20
利巴韦林颗粒,适应症为本品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
利巴韦林小儿的用量一般是在10-15mg/kg/日,要分3次服用,但是孩子的用量最好还是要由医生给定量的,并且用利巴韦林颗粒在3-4天内见效,如果没有任何效果的话,要立即停止用药,并且去医院重新给孩子检查,而且在用利巴韦林颗粒期间如果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也应该要立即的停用次药品。并且和利巴韦林颗粒过敏的患者也尽量不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