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腿疼了两个月了,到底怎么回事??

我的大腿疼了两个月了,就是从臀部到膝盖那一段距离的大腿外侧,好像一根筋扯着疼。保持一个姿势时间长后会特别疼,行走不遍。特别是躺下一会后再起来最疼。但是晚上睡觉早上再起来就没这么疼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运动一会后就会减轻疼痛,长时间剧烈运动后比如打篮球一两个小时后疼痛就差不多消失了。不过在运动中比如弯腰去捡球时也会特别疼。去医院看了几次了,药也吃了几天。什么芬必得、大活络丸之类的,但好像效果不大。。我也没受过什么伤,好像就发病前几天打蓝球把膝盖轻微扭伤了。几天就好了。然后感到大腿有点不适,没注意,然后发展成这样了。不过我觉得这跟我大腿应该没什么关系。我今年十九岁。请行家为我解答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谢谢。
请哪位内行人解释一下筋膜炎和梨状肌综合症的区别,临床反应有什么不同。。这两个病特别象。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
  1、有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病史,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青壮年男性多见,疼痛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劳动,常诉下肢后、外侧疼痛,小腿后、外侧麻木
  2、腰部活动尚好,梨状肌在臀部的表面投影区(尾骨尖至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有压痛,并向股后,小腿后、外侧,足底放射
  3、双足并拢患肢外旋疼痛加剧,这主要是梨状肌紧张刺激坐骨神经所致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腰椎摄片一般无异常
  6、肌电图提示潜伏期延长、震颤电位等神经受损表现

  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1、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与受压平面相一致的坐骨神经根性放射痛症状与体征。腰部疼痛较为明显。反复发作,卧床休息后症状多可缓解
  2、体征可见病人有腰椎棘突旁深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3、腰椎摄片有时可见髓赫突出之椎间隙呈现前窄后宽
  4、CT、MR可有阳性影响

  定义: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
  解剖:梨状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从骶椎前面开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动作。坐骨神经走行恰好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可见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梨状肌若受损伤或梨状肌与坐骨神经解剖发生变异就可能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而发生各种症状。
  病因:梨状肌损伤是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因此对于此病的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有无妇科炎症疾患。
  临床表现: 疼痛是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疼痛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卧,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上面所说:臀部疼痛且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放射;大小便、咳嗽、喷嚏可增加疼痛。除此之外,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还需要一些检查体征的支持:患侧臀部压痛明显,尤以梨状肌部位为甚,可伴萎缩,触诊可触及弥漫性钝厚,成条索状或梨状肌束,局部变硬等。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因为梨状肌被拉长至紧张状态,使损伤的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刺激更加严重,所以疼痛明显,但超过60°以后,梨状肌不再被继续拉长,疼痛反而减轻。另外,除了直腿抬高试验外,还要做梨状肌紧张试验。通常梨状肌综合征时梨状肌紧张试验也为阳性。
  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其他还有:Freiberg手法,即内旋患肢产生疼痛.Pace手法,即外展患肢诱发疼痛.Beatty手法,即让患者躺在桌上,健侧卧位,患侧下肢膝关节弯曲,置于健侧下肢后面的桌面上,抬高膝关节数英寸即引起疼痛.Mirkin试验,患者取站立位,双膝伸直,缓慢弯腰向下,检查者按压臀部坐骨神经穿越梨状肌的部位,在两者接触的那一点起引起疼痛,并延伸至小腿后侧.骨盆和直肠检查亦会出现疼痛.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腘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 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
  可分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的病人都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只有当非手术保守治疗无效,而诊断又很明确时才采取手术疗法。
  患者应立刻停止跑步,骑车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诱发疼痛的活动。如果坐位时也有疼痛,则应取站立位或抬高患侧臀部。虽然牵引疗法是常规治疗,但很少有效。任何强迫伸直膝关节的动作均会引起疼痛。
  非手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包括手法、局部封闭、肌注、理疗、中草药、针灸等。局部封闭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肌肉周围脂肪,减少对神经的压迫有关,常用25%葡萄糖水18ml加入2%普鲁卡因2ml进行局部注射,每3天1次,每2~3次为一疗程。也可用2%普鲁卡因6ml加强的松龙25毫升进行局部封闭,每周2次,每3~5次为一疗程。肌注胎盘组织液,可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的组织粘连,每日一次,每次2ml,30 次为1疗程。
  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术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手法治疗围绕此部位进行,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按摩揉推法:术者双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点,患者可有发热舒适感。
  弹拔点拔法:术者双手拇指相叠压,在钝厚或变硬的梨状肌部位用力深压并来回拔动,应注意的是,弹拔方向应与梨状肌纤维方向垂直。弹拔 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够,不能深达梨状肌,术者可用肘尖替代进行治疗。
  按压法:医者双手交叉按压痛点1分钟左右。
  以上手法可循序进行。按压后,术者双手握住患者踝部,微用力做连续小幅度的上下牵抖10~20次左右而结束。
  手法治疗不需每天都做,每周2次即可,连续治疗2~3周。应该提醒患者的是,应去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不宜去非法行医的个体按摩处求医。手法治疗对于接受过正规学习和训练的操作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但如果是没有学习过解剖知识的个体按摩人员,难免粗野蛮干,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臀肌筋膜炎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是慢性积累性损伤而引起臀肌上缘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臀部上缘疼痛且放射至大腿外侧,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等,以局部剧痛为特点,因此诊断不困难。

  治疗上:小针刀、中医推拿、康复治疗、消炎止痛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识

  椎间盘富有弹性,处在两个椎体之间,是由中心半液态的髓核、同心环绕它的强韧的结缔组织和纤维软骨环构成:腰椎活动多,其椎间盘最厚.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椎间盘始终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不断地被挤压和牵拉,容易发生慢性劳损与变性,丧失弹性与韧性,组织变得脆弱,稍受外力就可能引起椎间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口脱出,压迫附近的神经根,引起腰痛腿痛。青壮年人的劳动强度大.特别是腰部用力、反复屈伸转动的动作,增加了腰伤机会,故本病20-40岁的患者多见,约占80%。腰椎承受整个躯干、头颅及上肢重量,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下腰椎者多见,约占98%。颈部活动虽也较多,但颈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少见。胸椎因有肋骨与胸骨相连,是固定不动的,故无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男性的劳动强度比女性大,故本病男性多见。

  一、临床症状

  1.多数患者在腰部扭伤后产生巨烈疼痛,无法翻身,随后腰痛转到腿部,在咳嗽、打喷嚏和大便用力时腰腿痛加重,甚至肛门周围出现麻木,大小便困难。卧床休息几日后,症状逐渐缓解。但时有复发。

  2.体格检查发现腰椎的生理性前屈减少,腰椎侧弯,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腰肌因保护性痉挛呈僵硬感,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有棘突间或椎旁压痛点。

  3.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有疼痛加重。头颈被动前屈时也会引起腰腿痛加重:

  4.患侧下肢伸足或伸拇趾无力,小腿与足有皮肤麻木区。膝反射与跟腱反射减弱:

  二、诊断要点

  1.有腰部扭伤后突发的腰腿痛病程,咳嗽、打喷嚏加重。

  2.有典型的直腿抬高疼痛加重的体征、足腿麻木区、膝与跟腱反射减弱及伸踝、伸拇趾无力等体征。

  3.X线拍片检查可见病变椎间隙狭窄,腰椎生理性屈曲减少,腰椎侧弯(但不一定都有此典型改变)。CT检查可见向椎管突出的髓核影。

  4.本症化验检查无特殊发现。主要是与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髓与马尾肿瘤引起的腰腿痛等鉴别,这些病化验上都有异常表现。

  三、治疗原则

  1.大部分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发病时卧硬板床休息,下肢进行间歇性牵引。腰部给予理疗,轻柔按摩或推拿等。当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背伸肌锻炼,以强壮肌肉。

  2.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仅适用于:①经过保守治疗,腰腿痛症状不缓解的患者;②初次发病或复发,但疼痛剧烈,患者无法耐受,或有大小便障碍的患者;③症状反复发作,长期不能消除断根,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参考资料:爱问知识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13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根据你的陈述,考虑为“梨状肌综合症”的问题。
梨状肌起自于骨盆的后壁,肌纤维发自第2、3、4骶椎椎体前面,向外集中穿坐骨大孔进入臀部,而是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梨状肌并非全部将坐骨大孔占满,将其分为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上孔介于坐骨大切迹和梨状肌之间,有臀上神经和血管通过;梨状肌下孔在梨状肌之下,坐骨棘和骶棘韧带之上,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和血管等通过梨状肌坐骨神经一般经梨状肌下缘穿出坐骨大孔离开骨盆,约占84%,但许多人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之间有一定的解剖变异,或是在未穿出骨盆前就分为两支:一支从梨状肌中间穿出,将梨状肌分为两个头,另一支由梨状肌下缘穿出约占11.7%;或是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从梨状肌上、下缘穿出约占3.3%;或是虽未分支,但全部从梨状肌中间穿出,将梨状肌分为两部分约占0.8%。
梨状肌为外旋肌,收缩时能使大腿外旋、外展。在正常情况下,梨状肌收缩时对坐骨神经无妨碍,但在解剖变异的基础上,由于梨状肌急、慢性损伤或由于炎性反应,肌肉痉挛等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1)临床表现
一侧臀部疼痛,以梨状肌相对应的部位最明显。疼痛可放射至整个下肢,可伴小腿及足外侧麻木,咳嗽、打喷嚏时多无放射痛,症状严重的患者疼痛可为刀割样、撕裂样的剧痛,行走困难。
检查时可在痛侧摸到紧张的梨状肌,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压痛明显,并有放射痛。压痛点在后髂嵴上,即尾骨的中点与大粗隆连线的中点,梨状肌紧张试验多为阳性,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
2)鉴别诊断
本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因都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而容易相混淆。主要鉴别点为:
1. 梨状肌综合症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
2.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3. 用长针头局部封闭压痛点后,疼痛立即解除。
3)保守疗法:
非手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包括手法、局部封闭、肌注、理疗、中草药、针灸等。
局部封闭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常用25%葡萄糖水18毫升加入2%普鲁卡因2毫升进行局部注射,每3天1次,每2--3次为1疗程。也可用2%普鲁卡因6毫升加强的松龙25毫升进行局部封闭,每周2次,每3--5次为1疗程。肌注胎盘组织液,可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的组织粘连,每日1次,每次2毫升,30次为1疗程。
1. 手法治疗
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术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厘米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手法治疗围绕此部位进行,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① 按摩揉推法:术者双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点,患者可有发热舒适感。
② 弹拔点拔法:术者双手拇指相叠压,在钝厚或变硬的梨状肌部位用力深压并来回拔动,应注意的是,弹拔方向应与梨状肌纤维方向垂直。弹拔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够,不能深达梨状肌,术者可用肘尖替代进行治疗。
③ 按压法:医者双手交叉按压痛点1分钟左右。
以上手法可循序进行。按压后,术者双手握住患者踝部,微用力做连续小幅度的上下牵抖10--20次左右而结束。
2. 治疗时间
手法治疗不需每天都做,每周2次即可,连续治疗2--3周。应该提醒患者的是,应去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不宜去非法行医的个体按摩处求医。手法治疗对于接受过正规学习和训练的操作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但如果是没有学习过解剖知识的个体按摩人员,难免粗野蛮干,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第2个回答  2008-08-09
腿疼是腰压迫神经其实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化一般在20岁之前就完成了,即从出生到十几岁,椎间盘是有血管组织,但20岁之后椎间盘的退化,椎间盘就变成无血管组织。所以说得了腰突是吃药不可以好的。因为无血管的组织养料是运不进去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以腰 腿痛 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国传统医学把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范畴.

都两个月了你为什么不去医院查一查呢,或者就是去外面的药铺问一下也好啊
病最好不要拖。。。万一出了问题就晚了
第3个回答  2008-08-09
看了以上回答,觉得没有答到正点上。特别刘郎中的诊断,过于轻率了些。

依据本人临床经验分析如下:
本例系青年男患,以臀腿痛为主诉,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佳。发病前有“扭伤”史。

根据主诉结合患者年龄和运动扭伤病史,考虑最多的是梨状肌综合征。

患者可以自己做个直腿抬高试验,和梨状肌紧张试验。方法:平卧硬床,腿伸直,让你的同学或者家人,帮你抬高腿,如果不到60度就感到痛,为阳性。

紧张试验: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阳性。
治疗有按摩,局封等方法,建议找有经验的医生做。
第4个回答  2008-08-09
腰椎病排除的话.此症是骶髂关节紊乱.压迫座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炎.病侧骶髂关节应有压痛.你站在.叫你父亲左手4指垫骶髂关节.右拳敲4指.敲正即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