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黍离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王风·黍离》抒发了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十句,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出自:春秋·无名氏《诗经》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王风·黍离》写远行者经过西周镐京,见宗庙宫室遗址,黍稷离离,抒发他内心的忧伤。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只见那绿油油的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萋萋。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0
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
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王风·黍离》:影响很大的咏史怀古诗

第3个回答  2020-07-19

《诗经·王风·黍离》诗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兴,弓瑟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离舍家园远去的描述,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并以呼天抢地的形式,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 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

纵观《黍离》全诗,作者巧妙地选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了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境忧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诗人不胜忧郁之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时光匆匆”都意味着人生短暂,死亡步步紧逼,不可避免。

因此,诗人所忧虑和悲伤的,也就是源自“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现实之下人类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寻求。可是,当人面对死亡时,就会突然发现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把握不住,就会发现自己是如此不堪一击,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依赖,也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代人挡过此劫。

在死亡面前,人是如此孤立无援,人的理性和思维只能坠向疑惑和痛苦的深渊,进而发现过往的自己是那样的陌生,从而出现“我是谁”这一宿命式的千古之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王风黍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