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慎独”精神,有多少人能达

如题所述

  “慎独”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儒家发展为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一.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二. “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
  三. 怎么达到“慎独”这种境界: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四. 包含态度与方法。谨慎治学态度,推动”知行反“认识模式,以穷理尽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慎全独一。

对人们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其实本人比较偏向“人性本恶”或者说“人总是自私的”。婴儿是最“自私”的,他的最大任务就是努力活下来,是生物最本真的一面。人活在世上,从本能上来说,要为自己创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
经过教育,我们知道要和大家协助,要让大家一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为集体来牺牲、贡献一些自己的便利之处。
那么,当一个人独处之时,也就是他暂时不用与社会发生协作、交流,那么人们往往就会回归本我,十分放松,也就是“不慎”。
极少数人,对自己有着极端极端的高要求——慎独,啊!真的是十分不容易,也是十分高尚的!
因为这是对生物本我的反抗,是一种十分艰苦的修炼!

本人崇尚这个境界,永远追求。起码可以从“八荣八耻 ”做起!(大家一起努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4
“慎独”,原文出自《礼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般来说是指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遵守道德规范,不逾矩越轨。
明末大儒刘宗周的“慎独”自成学派,提升到本体论高度:“独者,本心之谓,良知是也。”他将阳明心学进行了修正,从而把“慎独”说成是最重要的修养方法:“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士风,希望通过内省的功夫来收拾人心,使人人向善,跻于道德之域,以解救“世道之祸”。
现代人很难,也不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是要有良知的信念,去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