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人简介50字一60字

如题所述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轶事典故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

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昌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04-15
唐代诗人(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从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他多次遭贬谪。王昌龄诗生前已负盛名。他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绝句长于抒情。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9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摘自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20-03-28
唐代诗人(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从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他多次遭贬谪。王昌龄诗生前已负盛名。他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绝句长于抒情。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名。
第4个回答  2020-03-25
唐代诗人(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从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他多次遭贬谪。王昌龄诗生前已负盛名。他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绝句长于抒情。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