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华为何后来改名为朱自清呢?

如题所述

改名的原因是为勉励自己有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

朱自清(1898—1948年),江苏扬州人,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

这就是改名朱自清的原因。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朱自清的作品《比兴》篇对“比”和“兴”的涵义,尤其“兴”的内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与探寻,并得出了鲜明的结论,指出“兴”为发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对“兴”的研究规划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缤密的艺术风格。

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而山歌妓卖唱引起的怅惘、矛盾、幻灭等情思,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9

1、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

2、1917年,朱自华报考北大本科。为勉励自己有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3、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近代诗人郁达夫评)

“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评)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现代教育家、作家杨振声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自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6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自清者,乃是自理也。也就是说朱自清想独立承担自己的学费,而不给家里增加负担。 

当时北大规定,学生应读二年预科,然后才能考读本科,朱自华感到以眼下经济状况,按部就班读上去是有困难的。为减轻父亲负担,他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韩非子》有云:“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本科,结果进入了哲学系。  

也就是说:朱自清同学提前完成学业,节省了自己的学费,是以自清。

扩展资料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9
朱自清(1898—1948年),江苏扬州 人,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 1917年,朱自华报考北大本科。为勉励自己有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19
取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意味着他不想与那个浑浊的社会“同流合污”,是一种表明志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