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有哪些特色民俗

越多越好

汉川特色民俗:

1、做九朝
      做九朝与送祝米是湖北汉川的生育习俗文化。孩子出世后第九天举行的庆贺仪式谓之“做九朝”。从婴儿出世的那一天算起,第九天为婴儿做九朝,过去旧法接生,许多婴儿生下就咸染破伤风(又名脐风),一般在出生一天发作,死亡率很高,到了第八天不发病说明小儿算过了“关”,所以做九朝,以示庆贺。相关的亲朋好友会闻讯聚在一起,都来“看月母”,庆祝宝宝的诞生,也祈愿宝宝能够健康长寿,大富大贵。赠送面条、食糖、布料若其它营养品,这天,宝宝的外婆会将买到的衣物玩具还有床等送给宝宝,会给宝宝戴上长命锁;而其他的亲戚好友会纷纷送上见面礼。宝宝的奶奶于是就会请大家伙儿吃长寿面,现在除了吃面外,还会大摆宴席表示感谢。这天,主要以女客为主。
      这一天,外婆家要送“祝米”。旧时,大户人家的祝米包括孩子一至十岁的全套衣帽鞋袜、十只母鸡、若干鸡蛋、猪肚及猪肺各三个以及若干糯米、红糖,此外,还有摇窝、被褥、木炭、供炉等用具。可谓一应俱全,格外丰富。所送祝米均以抬盒抬去,婆家则在门口放鞭炮迎接,并赏给抬盒人红包喜钱。中午,婆家办酒酬宾。这与后来的生日形成鲜明对照。做生日时,亲朋送礼虽珍贵,但礼品数量并不多,有的甚至是象征性馈赠,主人却要大办宴席款待客人,因此,当地流传有“赚钱的‘祝米’,蚀本的‘生日”’之说。即使是穷苦人家,九朝这天也要送上少许食品、衣物或办简便酒宴。九朝时,有的人家舅舅、舅妈、始参、姑妈也到场。这天为新生儿取乳名,举行大规模庆典,主人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亲戚。其他亲友则十几天以后才前来贺喜送礼,这并不为怠慢,而是习俗如此。武汉人至今还有“死人情早送,活人情晚去”之说。亲友送礼时,礼品上端放着写有一XX先生弄璋之喜”或“弄瓦之喜”的红字贴。对这些送礼者,主人并不款待用饭,只是给客人煮一碗糖水鸡蛋或糖面条。不过“月母子不送月母子情”,即亲友中同有产妇,则相互间免送礼物不为失礼,俗称“两免”。
2、开门爆仗
正月初一凌晨,当旧年的钟声响过十二响,汉川农村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放鞭炮,霎时,村庄院落处处是僻僻啪啪的鞭炮声,火药浓香,烟雾绕绕。天亮一看,燃放的鞭炮大红纸片铺满地面,与大门的鲜红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鞭炮,也称爆竹,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年”这种猛兽的抵御。宗镇《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放鞭炮庆祝春节,更是发扬先祖遗风。
3、祭祀祖先
春节祭祖,是人们必经的一项活动。新年将近,各家各户打扫卫生,将祖宗的牌位掸得干干净净。祭祖时,先将香纸蜡烛,牲礼酒浆备齐,供奉于祖宗牌位前,然后上香跪拜,叩头作揖。亦有的为家祖上坟,燃香纸鸣鞭炮,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4、 贴春联
如果说门神的来历与桃树有关,那么,春联则直接来自于桃木。宋代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诗中的桃符,就是当时的春联。据《淮南子》一书说,桃符就是用桃木削成的两块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茶”、“郁垒”的名字,钉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这与门神的崇拜对象完全一样,目的在于用来驱鬼避邪。后来,人们为了省事,不用桃木板,而是将它换成两片纸,画上神荼、郁垒的相貌或者干脆写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贴在大门两边就完事了。当然,这种桃符还算不上真正的春联。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用以表达某种意愿。《宋史·蜀世家》上说,公元965年初,后蜀皇帝盂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原来,孟昶皇帝嫌辛寅逊题写的联语不工巧,缺乏文采,便自己亲笔题写了这两句联语,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4
刁汊湖莲籽 汉川汈汊湖莲籽为汉川特产,主产于汉川市汈汊湖一带。汈汊湖莲籽籽粒饱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具有补肾、养心、固精等功效,食用、药用价值兼备。莲籽心还可清心祛热、滋阴解烦。汈汊湖莲米行销各地,还被称之为“中国莲”(籽)远销香港和出口东南亚等地。 “麻河”牌富硒莲藕 “麻河牌”富硒莲藕是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主产地为汉川市有“莲藕之乡”美称的麻河镇一带。这一区域稻田、湖泊、塘堰沟渠泥沼资源非常丰富,水土纯正,无污染,土壤中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再加上莲藕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麻河牌”富硒莲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一年四季都有藕食用,并编印收集有《富硒莲藕55种食谱》,颇具特色风味。 二河三蒸 外地客来汉川,都爱吃“二河三蒸”。这也难怪,“二河三蒸”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二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必与汉川是水乡泽国有关。旧时,汉川“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渔家农户吃不上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为湖北的传统名菜。民间有一个传说:“二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之妻。 当年,起义军行军打仗,多吃夹生饭,盐水菜,有的兵士患了消化道疾病,细心的陈友谅夫人便采民间所长,以鱼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辅以佐料,其味道醇香可口,起义军吃上这样的饭菜后,身体康复,精神抖擞。“二河三蒸”则以清蒸、粉蒸、泡蒸见长,其蒸法更讲究,菜肴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鱼和武昌鱼为例,要求原料必须鲜活,现杀后抹盐、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后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质鲜嫩、不油不腻;粉蒸是将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干蒸”,其菜味足味长;“泡蒸”则将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其菜回味绵长。由于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对时间、火候、用料极为讲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 荷月酥 荷月酥是湖北汉川一带的风味佳点,人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准备它。当年明皇太后身患重病,不想吃,不想喝,无论御厨做什么美味佳肴,也提不起她的食欲。皇上只好传下圣旨,让各地进贡美味食品。汉川县令接到圣旨,找来糕点名师梅翁,让他制作贡品。梅翁苦心设计,终于以白面、砂糖、金桔饼、桂花等为原料,制出一种糕点,并特意注明,要以鲜豆浆加白糖泡食。点心送到京城,皇太后照着说明吃,只觉得香甜酥绵,甚为好吃,于是食欲大增,皇太后问皇上:“这点心有名吗?”皇上答不出,他捧起一块点心细细观看,只见点心正面的图案宛如待熟的莲蓬;四周酥皮翻起,如同荷花瓣。再看样子,好似十五的圆月,皇上灵机一动,笑着对太后说:“这叫‘荷月酥’。”从此以后,荷月酥就在汉川地区传开了,成为当地的贡品。
第2个回答  2023-05-19
汉川是湖北省的县级市,以其丰富多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以下是汉川的一些特色民俗:1. 唢呐文化:汉川有着悠久的唢呐文化,每年都会举办唢呐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演团队参加。2. 街巷文化:汉川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街道和巷弄,这些地方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3. 灯笼文化:每年的元宵节,汉川会举办大规模的灯笼展览和游园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4. 篝火晚会:汉川的农村地区经常会举行篝火晚会,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感受自然和乡村的魅力。5. 龙舟文化:汉川的江河湖泊非常丰富,每年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3个回答  2014-02-14
二河三蒸刁汊湖莲籽 麻河 牌富硒莲藕荷月酥汉川皮电影戴春鸡配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