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述西方政体理论的演变及其对近代资产阶级宪政革命的意义

如何分析?

从理论建构到到现实中的制度——西方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

一、方政治民主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1.,政治民主涵义的演变
先从西方政治民主的起源来看: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demos和kratos两个短语组成。前者是指贵族统治或精英统治。后者既指在一个特定的城邦或城市国家中生活的全体公民,也被用来指普通百姓、下层民众、下层社会、"暴民"。公元前15世纪中叶,当希腊人将demos和kratos结合起来,首次使用民主这个概念来表述一种新的政治生活方式的时候,他所概括的是当时一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城邦所实行的直接民主政治实践,即"人民的统治"或者"由人民直接的或通过分区选出的代表来治理、统治"1在这种直接民主制度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对战和、条约、财政、立法、各种公共事物都有最后裁定权"2但是,当时的民主是把外来移民、妇女和奴隶排除在外的。
古希腊人创造了民主这个词汇。但是,希腊人关于民主的假定和实践与当代的民主截然不同。众多的希腊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希腊民主都持否定态度,将奇描述为一个由无知的人治理的政府,或是由穷人治理的政府。随后民主的理念沉寂了2000多年。
再看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平均派"曾经在很短的时间内举起民主的旗帜,但是他们只是一个对基本政治制度没有什么影响的小团体。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对"民主"普遍持否定态度。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假定民主是公民的直接统治,认为:美国的宪法之父们希望创造的是一个建立在代议制基础上的共和国,而不是一个"民主制度"在英国,1688年以后确立的现代政治制度也被描述为一个代议制政府。可见,在那个时期,共和国和代议制政府是革命的理想和政治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但是民主的概念尚未被赋予新的内涵。

19世纪西方社会革命时期,民主概念逐渐具有了它的现代意义,成为反映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英国,经过1832 年和1867年以后两次选举制度改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获得了选举权,到1867 年以后选举参政权逐渐扩大到了大多数男性公民中间,这与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代表的选举权由少数人把持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在法国,1848年革命后迅速实现了成年男子的选举参政权。在美国,这种情况在1820-1830年随着参政权在各州的扩大而逐渐实现。只有到这个时期,民主概念才被赋予新的涵义,用来描述现代大规模的民族国家的代议制政府制度,这个新的代议制政府,是由绝大多数男性公民通过自由的竞争性选举而产生的。
而发展到现代,对民主的涵义的理解颇有争议。其中,规范民主理论和竞争民主理论之间的争论最有影响。传统的民主理论主要是从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政府的目的出发来界定民主。熊比特从程序的视角,将民主看成一种"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民主定义:"民主方法是为达到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竞取人们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3李普赛也认为:"一个复杂社会中的民主......也可以定义为一种社会机制,该机制允许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在政治职位竞争中做出选择,以影响重大决策"4后来,达尔也试图以竞争和参与程度为主要衡量标准,构件一种现实存在的民主,以取代传统的理想主义的民主。在1971年出版的《多头政体》中,大而用多头政体取代传统的民主概念。根据这个民主定义,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只要他的最高政治领导人是通过人民普遍参与与投票的周期性的自由选举产生的,他就是民主的政治制度,选举成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唯一的重要的标准。1970年以来,达尔的定义成为西方最流行的民主主义。5

2. 西方政治民主思想侧重点的演变
在西方早期和德国启蒙思想时期,民主思想主要侧重于一种自由、平等的理想的社会原则。这是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和生长分不开的。人文主义运动时期的学者强调意志自由和人类平等。宗教改革家们强调信仰自由和教会民主,从而反抗教会在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压迫。在国家的政治体制上,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坚决反对君主政体,他认为,主权应该归于多数人,并于1541年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体,以次来为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提供楷模。6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将反对封建专制与,颂扬自由、民主、平等相结合。曾提出"理性和自由永远是我们的口号!"7"一切归根结底都要围绕着一个人转,这个人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于一身,由于承认和尊崇这个人,人权便没有保证"8
在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主思想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政治革命的纲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以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于是,资产阶级革命对自由民主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荷兰伟大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斯宾诺莎把能否容纳思想言论自由,作为衡量一个政府好坏的标准,一再指出:"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9反映出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和革命勇气,为16世纪下半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序幕的的尼德兰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的"天赋人权"学说,法国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对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的论述,都是适应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革命需求的。后来的历史证明,英、法、美各国的革命实践也是以上述思想为指导的。(由于这段历史为人熟知,就不再赘述)另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主义者罗伯斯屁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法国革命实践中,提出了比他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更为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从革命实践出发提出了建立革命法制的主张,从而把民主与法制、民主与专政有机的结合起来。
随着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在西方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时期,民主思想的重心开始转向对治国方略的探究上。这时,革命时期用来反封建反神学的口号如自由、平等、人权等,已经逐渐载入各国宪法。于是,摆在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家面前的首要任务,是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方式来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来建设治理国家,发展资本主义。面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各国的思想家意见不一。
在政体问题上,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宣传家托马斯·潘恩和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反对英国似的君主立宪制,主张完全依据主权在民的原则建立共和政体。本扎曼·孔斯坦则强调加强君权与资产阶级权力并重。
在国家权力的划分上,美国的托马斯·杰弗逊和华盛顿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法国的孔斯坦则主张君权、行政权、经常代表权、公共意见权、(立法权)和审判权(司法权)五权分立。
在民主制的形式上,潘恩、密尔等人推崇代议制政府,而劳伦斯·洛厄尔则强调"平民政治",有多数人民运用政权。
在推动民主政治方面,杰弗逊、华盛顿,以及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政治思想家约翰·杜威强调文化教育在推动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劳伦斯·洛厄尔则强调公共意见的重要性。
总之,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的愿望要求,依照本国的历史条件、民族传统提出了各种资产阶级建国治国的思想原则、施政纲领,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10
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出现了危机,首先30年代法西斯的上台使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遭到严重的破坏和践踏。再有,二战结束后一大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少数人的民主形成对比......于是西方当代的民主思想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救治方案和改革措施,成为资产阶级摆脱困境的新论。如在经济危机时期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展了杰弗逊等人的民主精神,认为民主不仅是实现普选权和让公民德意志得到自由表达,更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政治经济的需要。他提出,"应用在世界范围内,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保卫伟大的自由面授专制主义黑暗势力的侵犯和进攻""从国内来看,民主代表着维持和改善个人条件、保卫我们共和国在一个半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自由。"11此外,垄断资产阶级法学家汉斯·凯尔森竭力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与民主制度联系最密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往往导致集权主义的论调也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对资产阶级民主造成压力的情况下提出的。另外如罗素、萨特、马尔库赛等人为了给自己的救助民主的方案提供依据,要么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要么气球与总是机身权政治的魔力,要么在新型的科学中寻找力量和依据。总之,虽然每个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救治方案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挽救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永葆青春。12

二、现实中的民主:纵横看西方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三种最典型的模式。但是,民主不仅在政体中得到体现,在深入到政体内部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等方面也有具体的体现。
政党和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创造。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都不同程度的体现着资产阶级民主。政党制度作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在19世纪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以后,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改良主义政党等上政治舞台,如英国工党的崛起。这些改良主义政党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他们的党员和支持这主要是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例如,瑞士社会民主党75%党员是通过工会集体入党的工人;美国民主党的选票主要来自与工会和中等收入以下的职员、黑人以及少数民族。这些改良主义政党不讳言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注意对人民群众作一些让步,在政治民主的量的改变上有所作为。二是政党制度的法律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明确地进行政治分工,理顺政党与社会团体、议会、政府的关系,克服政治功能的混乱。这样,政党制度法律化成为历史的必然。1949年的德国基本法、1958年的法国宪法、1967年的联邦德国的《政党法》中,都宣布了自由组织政党是公民的权利,确认了政党有"表达人民意志"的作用,规定了政党应该遵守民主原则,从法律上保证了政党的民主性。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主权在民"原则的体现。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就可以看出他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最主要的是关于选民的范围问题。在英国,从1640-1832年,不要说普通工人农民,就是一般工业资产阶级通常也没有选举权;1832年后,选举权扩大到土地所有者和中产阶级;1867年的选举制度改革实效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上层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的第三次选举制度改革使城市工人也有了选举权;1918年,英国妇女首次有条件的获得了选举权;1969年选举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都享有选举权。在美国,到19世纪30年代,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大部分被取消;内战后,根据1870年宪法规定,黑人也享有选举权;1920年通过了承认妇女享有选举权的修正案;二战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废除了以人头税、"文化测验"等作为限制选举权的条件,从而大幅度的扩大了选举权的行使范围。13
议会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标志,议会制度也是经过了长期改革才形成了今天的模式。在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步实现了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对内阁的控制。从1832年到1867年,议会(平民院)可以比较容易的推翻不为他满意的首相。英国议会成了国家生活的中心,为保守党和自由党轮番控制,交替出面组织政府。在美国,联邦国会的作用在内战之后比内战之前明显加强,虽然不能授权组织政府,但是由于它拥有最高的立法权、控制着整个国家的财政,掌握着弹劾总统的权利,因此也能较为有效的对政府进行监督和限制。
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适应新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要,资产阶级对议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内阁组织和议事规则方面,通过改革,是议会的机构逐渐增多,完备。在立法方面,一是行政机构提出的法案越来越多,二是"委托立法"的盛行即议会只制定法律的一般原则而授权行政机构制定决议、命令、细则等,或是议会将某一立法权限委托给行政机关代行,三是公民倡议和公民复决的发展,即公民直接参加立法工作,是对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

小结:
文章写到这里,以基本上按照实现拟定的思路,从理论到现实将西方民主的发展演变理顺了一遍,但是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也有一些问题在脑海中迟疑未决。如政治民主究竟应该从哪个角度定义最为确切?抑或是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外延很广以至于难以以一家之言定义的概念?再比如,中西民主思想比较起来有和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以及如何用西方民主思想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如前一段时间的美以战争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值得笔者继续思考的问题。

1 严家其:《民主概念的历史考察》,转引自《民主问题纵横谈》徐志刚等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 第8页

2 莫西《古典民主原》论,李淑珍译。转引自《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赵成跟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第4页

3 雄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转引自同上 第8页
4 李普赛《政治人》张绍宗译,转引自同上,第8页

5 参见《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赵成跟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 第9页

6 《西方自由民主研究》 柳文超等主编 重庆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第22页

7 《黑格尔通信百封》。转引自《西方自由民主研究》柳文超等主编 重庆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第30页

8 《黑格尔政治法律思想简论》,转引自《西方自由民主研究》柳文超等主编 重庆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第32页
9 《神学政治论》转引自《西方自由民主研究》柳文超等主编 重庆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第42页,
10 参见《西方自由民主研究》柳文超等主编 重庆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第102—160页
11 《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第307页

12 ,参见《国内外民主理论要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第378---497页

13参见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130-161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8
希腊式的广泛民主制
罗马式的共和制和寡头制
政教合一的教皇制
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包括三权分立的思想)

意义是指导和推动了革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