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社交?

如题所述

一是,社会环境。

我们小时候,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需要和周围的邻居、离得比较近的亲戚搞好关系,必要的时候互相帮助。社交是必须的。家长就会要求孩子,见了邻居的面必须有礼貌,热情打招呼。亲戚来了要热情招待。
那时候,人们闲下来,或者逢年过节,会聚到一起打牌喝酒,甚至凑一起看电视,看国庆阅兵。忙里忙外,觉得热闹又喜庆,不会觉得烦。
现在,互联网发达,人们购物通过网络,休闲方式更多样化,一部手机承载了一个人大部分的喜怒哀乐,分给外人的时间本来就少。
以前过节走亲访友,总会强行拉着孩子,花几个小时赶到,为的是顺便去改善生活吃顿好的。
现在走亲访友,开车去,十几分钟就到,坐一下,一杯茶水还没放凉到可以入口,人就已经到下一家了。流于形式。加上现在孩子对这种已经变味的亲情不太感冒,所以家长也不会强烈要求孩子一定要参与。
而且,如今的社会安全性导致大家互相防备,有些对门邻居住个10年8年都不认识不熟悉。非必要不会打招呼,自然无法产生互动。
二是,个人心态。

爷爷奶奶那一辈,觉得人丁兴旺才好。家里人越多越热闹。我爷爷奶奶去世之前那几年,过年时候还有很多年轻人大年初一去拜年,那些家长还会要求孩子给爷爷奶奶磕头。
爷爷奶奶也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荣耀。村里这么多人都来看望,非常有面子。
其实那些年轻人,有很多是不情愿来的,有些是极反感磕头的。
后来,来拜年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大年初一到处串门的人也少了很多。
他们说,一年就这过这么一次年,与其跟别人寒暄吹牛,伪装自己,不如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玩,吃些美食。
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如此,觉得时间花在无效社交上,还不如独自过个舒服的周末。虽然时间可能也是浪费掉了,但最起码自己感受到快乐,没有拘束。
在关于Z时代的讨论里,歌手蒋先贵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于这个世界唯一的链接,就是感受”,这个感受应该是快乐的轻松的,不被胁迫的。

图片源自知乎短

三,恋爱观念的转变。

现在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无需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即便不结婚,也不会被周围的人使劲嘲笑,不需要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
孩子结不结婚,已经不再是父母最担心的事情。他们最关心的,反而是孩子在一段感情里能不能够得到快乐,能不能够得到滋养,获得幸福。
从年轻人自身而言,爱情如果让他们投入太多精力,会让他们直接吓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0
一:相对于社交,更愿意自己独处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我们每天都在被迫跟上这种快节奏的人生。不是忙碌在工作中,就是忙碌于学业里。
有时候,当我们完成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家时,除了躺在床上休息,别的什么都不会再想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交际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东西。
虽然有时候也会想见见朋友,也会想出去放松一下,可是想想去吃饭什么的,又会耽误很多时间,晚上估计又要晚睡时,心里不免就会打上退堂鼓了。
对于平时处在高强度压力下的人来说,相对于社交,他们更愿意一个人独处。
因为社交相当于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以及金钱和精力,有这个时间,他们更愿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是好好休息。

二: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社交
曾经认识过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生,那时候因为我的性格也比较内向,所以两个人便慢慢成为了朋友。
那个时候,我们两个都非常不喜欢和别人相处,也不喜欢和同事一起聚餐什么的。平时想去吃什么,就我们两个一起,就连公司旅游,也都是我们两个住一个房间,结伴而行。
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来说,去和别人相处和交际,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们都知道,和别人交际需要有很高的情商,不但要会说话,会察言观色,还要能善于沟通,知道什么该聊什么不该聊。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普通人,未必能有非常好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内向的人,沟通本来就有很大的压力,更不用说去考虑怎么说话才能让别人喜欢了。
所以,内向的人,会觉得交际是对她们不太友好的一种事物,会多少存在一些抗拒感。

三:对朋友圈有要求,宁缺毋滥
这几年,非常流行一个词“断舍离。”
不管是对家里的东西,思想上的压力,友情,或者是爱情,都需要进行筛选。
在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朋友多了路好走。
但后来,我们都明白,朋友多了未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特别大的好处,反而有时会让我们伤心。

有的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看透了一些人之后,终于懂得:朋友这种东西在精不在多。人生有一知己,就能敌得过所有了。
对于这类人来说,交再多的朋友,都不如一个真心实意,信得过的朋友。他们知道,交际需要时间,而自己的时间又很有限,与其顾上这个,顾不上那个,倒不如好好经营一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11
社交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能够培养出自信、友善和自觉的个性,让人们拥有健康的自我认知以及充满热情的与他人接触。然而,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网络上,而不是花时间参与社交活动,从而导致社交能力逐渐下降。以下是造成年轻人不愿意社交的原因:
一是社交累。社交活动是要消耗一定的体力和心力的,尤其是当你不熟悉当地的人或感觉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一方面,年轻的体力比较短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事情要求年轻人完成,社交活动也比以往更费时,年轻人觉得太累,不想去社交了。
二是害怕失败。社交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失败的情况,所以有些人会畏惧开始社交,害怕自己表现不够好,被他人看不起,所以他们就宁愿一个人待着不去社交。
三是害怕接触新事物。有些年轻人总是害怕接触新的人、新的经历和新的活动,因为他们害怕跟着新事物而改变,所以他们会选择安于现状,避免接触新的社交活动。
四是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会更换各自的角色,比如领袖、鼓励者、投资者等,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如果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就会害怕参加社交活动,而且担心自己在社交活动中表现不够好。
综上所述,社交活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于社交累、害怕失败、害怕接触新事物以及担心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而不愿社交,不仅影响年轻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锻炼,造成长期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年轻人的社交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心态,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从而充分发挥出社交活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