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移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移情是对目前的一个人的感觉、驱力、态度、幻想和防御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不现实的,是源自童年早期对于重要人物的反应的重现和替代。移情指向某人的特殊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客体关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一位不适宜人物的感觉体验,而实际上是指向另一个人的。

把移情当作一个巧妙的工具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咨客在临床设置中所展现的潜意识动力学层面。当精神分析师试图听懂咨客的潜意识时,他可能对正在形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框架。一个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家,可以运用患者的移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比没有移情的效果要明确而持久得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移情,就是把感情转移的意思,在心理学尤其是分析心理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同于当代流行的习语“移情别恋”,因为移情别恋一般是专指爱情而言的,分析心理学的移情,则是指所有的感情,即不仅指爱情,也指仇恨与憎恶等阴性情绪的转移。 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无论是运用经典的精神分析不觉 是改良的短程心理治疗,甚至是与精神分析学唱反调的行为疗法,心理医生们都无法回避或忽视移情现象的存在。一个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家,可以运用患者的移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比没有移情的效果要明确而持久得多。

在欧美,心理医生在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常以患者是否有移情现象来预测其成功率。有人说,没有治疗进程中的移情,就没有治疗的效果,这说明移情的重要性不亚于疏导和劝慰。

专门从事医患关系不研究的专家指出:在患者与医生间建立的医患关系中,有三种模式可扦,一是母婴模式,二是检疫站子模式,三是支持模式。前者是对临危病人而言;中间是对卧床病人而言;后者则是对重复病人而言。但不定期种医患关系主动脉要体现在行为与浅层心理沟通上,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合作。当然,任何一种心理治疗,在治疗之初都要经历一个浅层交流关系,通过浅层的沟通,才能创造信任和依赖感,而信任和依赖是深入治疗的保障。

也许有人以为有了信任和依赖,病人就可以惟医生之命是从。但治疗实践表明,依赖感随着治疗的深入,会出现意想之外的麻烦——病人产生了无意识抵抗现象。具体表现可能是由听话、合作变成违拗和抗拒。他们可以把向医生许诺的保证全盘推翻,甚至与医生的指令背道而驰,致使初见成效的心理治疗前功尽弃。于是有些病人退出了治疗;也有些是医生在无可奈何之下宣布中断了治疗。其实,恰恰是这种抵抗引出了移情。

抵抗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现象,就连患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要与医生作对。表面上看来,抵抗是针对医生的,但实质上是针对他们自己的潜意识内容的。

精神分析学主张,所有心理症状都是潜意识内容为逃避监察,经过“化装”而通过症状表达出来的。为此,要想使心理症状消失,就必须把症状还原成潜意识的意义,而后再通过自由联想、催眠或梦境发泄出来。所以释梦、催眠疗法以及内心独白就成为精神分析疗法的三大组成部分。

移情现象实质上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内容(对某人的喜爱恶憎等)转向医生,把医生当成发泄的对象。

通常,在咨询室里,医生最易受到的移情是“爱”,且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情况,因为青少年心里压抑的大多是关于情感的愿望,尤其是当他们的青春欲力大量积聚而无法排解时。这种移情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患者本人对医生的好感甚至爱,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明确地对医生有好感,主观意识上就喜欢医生。前者有较深的意识背景,后者则是浅显的感情流露。

在移情的建立和发展中,固然情感的发起来自患者,但医生面对患者的移情所采取的对应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经验的医生有可能回避,甚至不积压所措,而有经验的医生却可因势利导,借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不过,必须指出,顺应患者的移情,有可能使医生自己陷入移情中去。比如患者喜欢医生,医生也有意无意地喜欢患者,结果出现了“反移情”现象。这种反移情现象在现今的心理治疗中是屡见不鲜的。严格说来这是个医德问题、技术问题,但也应想到心理医生也是人,一个有感情的人,何况医生本身不见得就没有潜在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情节,遇到了相应的患者,反移情的现象便可以产生。

这就是为什么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一再强调,精神分析医生自己必须先接受精神分析,如果内在的情结太多,压抑太重,他们便不可能做心理医生。再者,在中外的心理医生群体中,都掺杂有这类分子,他们借心理治疗之机,行使个人的私欲,利用患乾的移情,有意识地诱导患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致使患者受到侮辱甚至伤害。尽管许多情况是处于患者的自愿,但医生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如今的青少年中,患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者占体总的5%-8%左右,他们都需要进行心理调治。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还不十分清楚,纵然有些了解,但像移情这类复杂现象,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谜。为此,在推广和普及心理卫生工作中,有必要把昼治疗中的移情问题提出来加以介绍和解释。具有这种知识后,既能使他们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警觉作用。以防止误入移情的“情网”,不能自拔。 当然,作为医生,要学会利用移情促进有效的治疗,也能在关键时刻运用心理技术把患者投来的感情转移出去,比如“心理升化”、“关系合理化”和“情感移位”等。升华作用是指把感情化为进取的动力,使患者在学业、事业上获得成功;合理化作用是指把医患关系正常化为师生、亲子或友谊;移位作用则指把移给医生的感情,经医生之手再转位到更利于患者感情发展的人身上去等等。

这里所介绍的移情实例,并非一个成功的个案,按当事人的现时处境来说,应当是个不成功的范例。心理技巧是一个方面,当事人的社会背景则是不可抵估的另一个方面。

(摘自《心理辅导》)
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29
移情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分析家身上。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正向就是案主对心理咨询师产生好感或依赖感。负向就是厌恶感。
如果咨询师与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这样咨询者关系就会产生质变,这是需要严加防止的。
咨询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面对移情时,也难免会动心的。一旦动心,就称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对于咨询来说是有害的。咨询师要有充分的理性来避免它的发生。

这已经是最简短版的啦。很好理解的你看看吧
第3个回答  2021-03-28
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它是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现在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疼爱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行为残忍,抗挫能力差,不善于人际交往,对长辈不够尊重……这些都是由于孩子缺乏移情的能力。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移情的培养是多么得重要。
第4个回答  2019-05-15
移情能力:
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移情”与“同情”是不相同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不表示我们与那人有相同的感受。例如我们了解某人为何会这样愤怒,并不表示我们也有愤怒的感受。
何谓移情呢?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它是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现在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疼爱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行为残忍,抗挫能力差,不善于人际交往,对长辈不够尊重……这些都是由于孩子缺乏移情的能力。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移情的培养是多么得重要。
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便开始了移情能力,他们能从表情来辨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取悦成人的欢心。
移情人群:
即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那些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