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第二中学的刘戡简介

如题所述

湖南省私立天禄初级中学是桃源县第二中学的前身。由国民党高级将领刘戡创办。天禄,传说中动物名。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谓能祓除不祥,永绥百禄,刘戡创办天禄初级中学正是在日本入侵,国难当头日子,以天禄命名学校的名字,足以显示将军精忠报国铁血抗日的理想与决心。
刘戡(1906—1947),字麟书,号三寿。桃源县桃花源镇膏田村人。历任国民革命军第93军军长、37集团军总司令、三星上将。抗日名将。
他一介书生,但渴望报效国家。年轻时,觉得自己适合当名军人,随后就进了黄埔,成了那里的一期生。民国22年,蒋介石命令刘戡任八十三师师长。因战右眼被流弹射中,遂摘除,配装假眼,致有独眼龙将军之称。1935年4月13日,被授予了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的刘戡。风风光光回到桃花源镇膏田村,修了天禄学堂(即桃源二中前身)。据年事已高的当地老百姓回忆:当年,他骑着高头大马回乡。他的朋友放着鞭炮在路旁迎接。很多的女生围上来,士兵队伍齐唰唰地迈着威武的步子,太阳下,很精神。他跳下马背,跃上高高的土堆,慷慨激昂的对站在下面的学生孩子们说:民不可无学,国家孱弱,民族振兴希望在你们身上,快点长大。报效国家。后来他又拿出了衣服分发,规定,天禄学堂男生必须是白衬衣,蓝裤子,女生则是白衬衣,蓝裙子。一切执行军事化管理。他还加派了士兵在门前站岗,说军人站岗必须一律拿枪,如果有滋事骚扰学校正常工作的,立即毙掉。学生们接受抗日救国的思想熏陶,有当时的校歌为证:优胜劣汰的天演原则,这是世人所公认。帝国主义者如野兽般地进逼了,威胁全中华民族的生存,大好河山将要整个并吞,小朋友,小国民,我们是民族的新生命,这样严重的压迫,焉能容忍.在此非常时刻,要努力增加民族的智能,准备但当起复兴民族的责任,打倒我们的敌人。
天禄学堂起初是初级小学,以刘家老祠堂为校舍基地,自筹资金建设。刘戡自任校长,委派秘书杨宪章来此代理校长。第二年,迁校于刘家新祠堂,扩设高小班。1938年,天禄小学首届高小生24人毕业,由重瑞老师带领赴长沙报考中学,被100%录取。
1939年,日军飞机经常沿江飞行,为安全之故,学校迁往土东乡(现名泥窝潭乡)的画桥坪,在土东乡古岩峪冯家老屋开始招收初中学生,春季始业,每届两个班。为了增强学校实力,提高学校声望,刘戡从部队派来军官,运来枪支、弹药和军服,对学校实行军事管理,进行军事训练,组织实弹射击。因当时的天禄中学刚一开办便名声大振,在短时期内不仅仅是桃源,还有汉寿、石门、慈利等县的青年纷至沓来。天禄还曾多次组织学校与同在土东乡避乱的桃中学生进行作文、演讲、篮球之类的比赛,其结果常常是不分仲伯。刘戡还创设麟书杯为标志的排球赛,据记载,有当时桃中、平阳、信国等校参与的情况下,天禄曾连续四次夺冠。麟书杯至今仍在学校档案室珍藏。
1941年天禄小学部先行迁回原址(刘家祠堂),由高昆主任主持工作。是年,省教育厅正式备案批准,定校名为湖南省私立天禄初级中学。
1943年因古岩峪冯家老屋已不适合学校发展,于是初中部又回到膏田坪刘家祠堂。杨宪章调回部队,刘戡另派方攻石来校主持工作,方先是任教导主任,后任代理校长。1944年,曾办过一期高中,一个班;1947年张言任代理校长,由校董刘育咸筹款,修建了第二栋教学楼。1948年下学期,由朱克伦充任校长直解放。
至此,学校从创办之初算起,已经历时15年,尽管当时社会动荡,三迁校址,六换校长,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校纪校风。学生心系国难,文武兼备。至今尚在的老校友对当年因战乱迁址土东乡时夜点油灯,潜心自学,露餐禾场,避寒仓屋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当时的青年,以就读于天禄为荣。斯时之盛,后又以马树民作曲,袁蒸川作词的校歌可见一斑:
雪峰之阴,沅水之阳,兰芷芬芳,艺人游弋,谋砺一堂,务精务发,无怠无荒······
1949年7月27日,桃源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湖南省私立天禄初级中学,更名为湖南省桃源县第二初级中学。对原有老师一律包下来,实行原人、原薪、原职的政策,实现了平稳过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