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什么会在江左“择高而居”?

如题所述


在城市选址问题上,大城市大多位于河流的右岸。很多朋友对此表示怀疑:珠江北岸位于河的左侧,而珠江南岸位于河的右侧。如果按照古代“河右边好,河左边坏”的观念,广州不应该以“河南”为中心吗?古人选择规划广州是否违背常识?这是因为广州的景观环境相当复杂和不寻常,不能简单用“左河右河”的概念来区分“河南河北”哪边更宜居。

珠江北岸有许多小山和梯田。

肥皂的价格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交通等不可缺少的元素和资源。选择水生存是人类的本能。风水学也认为“地无水”,村落和城市要选在“有水为止”。广州的水环境很特别,很独特。在中国其他大城市,一般只有一条大河在前面或旁边经过。在这种情况下,河流右侧的区域通常比左侧的区域更适合居住。广州地处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属于“湍流如锦,繁华不论元运”的聚水格局。

古代珠江非常辽阔,有潮涌,所以广东人叫它“珠海”,而不是珠江,过河时叫“渡海”。由于潮汐的不断威胁,人们不得不“选择最高的地方居住”。珠江北岸位于高大的白云山上,是一个有丘陵、梯田、平原的地区,地势比较高。珠江南岸只有平原和梯田没有丘陵,地势较低,所以古人选择在珠江北岸建都城。吴国刺史卜志考察广州的地理环境。他抬头远望,“见巨海之浩瀚,见原州之殷港。”奈:四城岛的良田,应该是都城。“所以在烧毁越城的基础上,重建了广州城。

河流左侧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古人在长期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也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城市的地理环境是“负阴抱阳”,阴阳平衡才是最好的环境。地理学家认为,山是静止的物体,属于阴;水是运动的物体,属于阳。所谓“负阴抱阳”,就是处在一个背山有水,山周围有水的环境中。所以古人说“水绕山必有气”。城市的基地最好位于依山傍水的格局中间,地势平坦,有一定的坡道。珠江北岸的地理环境都符合这些要求。不仅“背山面海”,而且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这里建城,一面是山,三面是水。山止水聚,阴阳平衡。风水学认为“山主宰你的财富,水主宰你的财富”,所以珠江北岸既可以是政治中心,也可以是经济中心。

相比之下,珠江南岸的“河南”四面环水,地势低,水多,山薄。另外,水顺时针向右流,阳多阴少,所以能成为经济枢纽但不能成为政治中心。所以古人选择“河北”建城,有政治经济的原因。

作为一个大城市,它必须有足够大的腹地,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的需要。根据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单元的大小,地理信息学可分为“大聚集”、“中聚集”和“小聚集”。认为“大聚”应为都城,“中聚”应为郡g

科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所有河流的右岸都受到水流的严重冲刷,而左岸则受到水流的轻微冲刷,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右偏力”造成的。山区丘陵溪流冲刷下来的泥沙和三江带的泥沙沉积在珠江两岸。在地球自转“右偏力”的影响下,北岸的泥沙被水流轻微冲刷,日积月累形成“堆积平原”。南岸的自然堆积受到珠江水和潮汐的冲刷,沉积非常缓慢。所以宋代以后,珠江北岸迅速南移,宋代的西城,明代的新城,清代的十三行,都建在“堆积平原”上。现在姜妍路、一德路、大新路、大德路、惠福路等。古时候都是“海底”,现在都成了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证明珠江北岸更有利于形成广阔的腹地,更有利于广州的扩张。

海珠岛从“河南”走向“河北”

受珠江潮汐的侵蚀,珠江南岸向北移动的速度要慢得多,近300年来河岸的绵延不到100米。宋代的海珠岛,因为靠近南岸,一直被认为是属于“河南”的地方。近代以来,随着珠江北岸的南移,海珠岛离北岸越来越近。1931年,由于用地需要,人们填平了海珠岛与“河北”大陆之间狭窄的支路,海珠岛的南缘成了一段长长的堤岸。从此,美丽的海珠岛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