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母2030年将获关键突破

如题所述

我国航母2030年将获关键突破

8月18日,美国海军学院(USNI)援引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CSBA)对中国海军2030年发展态势的模拟数据,认为届时中国海军将在航母领域取得两个关键突破,即航母服役数量达到5艘,在建航母突破核动力装备和10万吨排水量两道技术门槛。

无独有偶,美国“National Review”网站也撰文称,由于新一代003型航母的性能优异,在首舰福建舰之外,另外两艘003型已准备开工,从而实现在2030年前服役的目标。很明显,受到今年6月福建舰下水的刺激,美国内部舆论对于中国航母的发展速度和性能提升非常意外,方方面面都在密切关注分析。那么,纵观国产航母发展历程,真的能在2030年实现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大幅跃进吗?

福建舰下水彻底改变了外界对国产航母的认知

在许多文献中,都将苏联海军遗留的“瓦良格”号航母,视为国产航母的发展起点,从硬件装备发展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但由海军和设计单位联手发展国产航母的历史,却比外界所知要早很多。在1970年春季,海军收到了上级关于建造航空母舰的指示,随即责成舰艇研究院搜集全球各国航母发展和运作资料。

当年5月,由多部门合作完成了《关于建造航母问题的初步意见》报告,这是我国官方单位第一次就建造国产航母出具正式文件,可以说是海军航母梦真正启航的开端。当然,由于历史因素和当时国内的技术水平,这份报告存在许多问题。

“瓦良格”号航母往往被视为国产航母的起源

1970年7月,海军就国产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召开会议,并基于之前交付的报告,将航母发展分为作战使用要求、总体性能研究、舰载机设计、舰载武器论证这4个方面,这就是著名的国产航母“707工程”。

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一款吨位在30000吨左右,最大航速35节,搭载歼击机和直升机总数约50架的护航航空母舰。考虑到舰载弹射器、助降装置、阻拦装备等专用设备技术难度很高,并且体积笨重结构复杂,因此决定搭载的歼击机采用垂直起降技术,以降低航母尺寸和吨位,缩短研制周期。

垂直起降战机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

此外,航母还将搭载中程舰空导弹、近程舰空导弹、小口径高炮作为自卫手段,并由舰载直升机负责反潜任务。最重要的是,由于垂直起降歼击机很难具备反舰能力,因此这一任务交由航母搭载500到600千米的反舰导弹负责,以实现类似舰载轰炸机的作用。

当年10月,航空研究院正式启动垂直起降歼击机项目,初步计划以歼-6歼击机为平台,分为升力发动机和升力风扇两个方案。其中前者打算在歼-6机身内部安装2台推力3吨的“912”升力涡喷发动机,而后者则计划在歼-6机身两侧,安装4台由涡喷-9提供燃气驱动、升力2.25吨的TF-1型升力风扇。至于航母总体发展进度,大致计划在1972年前完成设计,1973年开工,1975年建成服役。

造型科幻的歼-6升力风扇方案模型

无需仔细推敲就能够发现,“707”工程中规划的国产航母是当时根本无法完成的项目(事实上,放在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造出满足全部设计指标的航母)。这是当时国内对于大型军用舰艇,特别是航母缺乏认知的误判。

事实上,随着准备的工作的全面展开,“707”工程仅仅持续到1971年9月,就被国产核潜艇项目取代,最终在1975年正式结束,我国海军在航母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就此终止。如今看来,“707”工程对于航母的应用缺乏清晰的认知,性能标准又远远超过当时的技术能力,最终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事实上,海军第一次尝试发展航母的最大意义,是将国内对航母的认知从感性变为理性,特别是海军内部许多将领,在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更真切地认识到航母的意义,并在未来国产航母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取代“707”工程成为海军核心项目的091型核潜艇

从1975年到1983年间,国内在航母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但在1984年1月的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发展国产航母的呼声再一次出现,相比于上次的莽撞,这次海军冷静地将航母作战目标,定为在南海掩护水面编队和空中歼击机活动。

此外,通过与西方国家接触,海军也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增加对航母的认知,因此多渠道购入其他国家的退役航母,最终在1985年5月,收获了澳大利亚海军退役的“墨尔本”号。在“墨尔本”号抵达黄埔造船厂后,海军组织了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仔细了解了航母的主体结构和部分为拆除的舰载设备,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蒸汽弹射器。

原属澳大利亚海军的“墨尔本”号航母

按照部分调研人员的回忆,“墨尔本”号上的蒸汽弹射器基本完整,但这艘在二战期间开始建造、1955年完工的英国航母,所搭载的英制蒸汽弹射器在30年之后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事实上,这是英国真正投入使用的唯一蒸汽弹射器),并不具备多少技术参照价值。不过,亲身体验一艘完整航母,并测绘所有数据的经历,对国产航母的发展仍然很有价值,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1986年,进一步掌握了“墨尔本”号基本数据性能的海军,认真讨论了国产航母的动力方案,最终在051的常规蒸汽动力、准备上马的094核潜艇反应堆、核常混合动力三个选项中,选择了最成熟最可靠的常规动力方案。到1987年1月,一款使用蒸汽动力,搭载蒸汽弹射器,以歼-7舰载型号为舰载机的5万吨航母构想初步成型,国产航母的发展终于从理想向现实迈进。

歼-7曾经有机会发展出舰载型号

不过,由于这一时期经济水平和对外战略局势的影响,上级在1987年2月规划的军队发展原则中,明确了陆军、空军、二炮、海军的依次发展顺序,这使得刚刚起步的5万吨国产航母无法获得足够的发展资源。为此,海军积极向上级争取,表示经济条件既然不支持,那么暂时可以不立项上型号,但航母论证预研却一定要继续推进,以保证在需要时能迅速上马,这一要求最终得到了上级认可。

所谓“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九五上型号”这一被人津津乐道的航母三步走发展规划,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得以落实。1988年12月,《我国发展航空母舰及舰载机系统可行性研究》课题启动,海军期待已久的航母论证工作终于进入正轨。

051型驱逐舰的蒸汽轮机动力过剩

1989年1月,海军筹集4000多万经费,完成了国产航空母的启动,这就是第二次国产航母发展项目——“891工程”。标志着在“707工程”结束14年之后,国产航母终于再度启航,并且制定了更加明确的设计指标,直接发展5万吨蒸汽弹射常规动力航母。

此外,持续接触西方国家航母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的海军,已经认识到航母配套关键子系统的重要性,在明确航母发展规划之外,在舰载机、航母指挥人员、航母动力三个核心领域有所准备。具体说,在“891工程”立项之前,国内曾考虑向美国购买27000吨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并以其为平台,初步研究了以歼-7、歼-8、强-5上舰的可能。虽然外购项目最终失败,但基于其舰载机发展经验,海军决定将歼-7作为“891工程”的舰载机,而在1986年立项的歼-10则作为进一步发展型号。

当时海军更期待歼-10改进为舰载机

至于航母指挥人员,当然就是著名的飞行员舰长训练班,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提及。而航母的动力装置,发展历程就颇为曲折。当时国内比较成熟的舰用动力装置,只有051型驱逐舰使用的453型蒸汽动力,其强劲的输出功率使得051型“131”南京舰,在试航时曾达到过37.95节的超高航速,实际上对051这款3000吨级驱逐舰来说是过剩的。

不过,这也意味着该动力具备更大的应用前景,只要增加数量就能初步解决国产航母的动力需求。

搭载美制LM-2500燃气轮机的052型石家庄舰

然而,蒸汽动力在80年末期被燃气动力取代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国内也引进了美制LM-2500燃气轮机,准备作为下一代驱逐舰的动力装置。不过,对航母这种大型军舰来说,燃气轮机并不是一款合适的动力,海军为了保证航母在需要时有可靠的蒸汽动力装置,特意在90年代末期逆反潮流,建造了一艘051B型蒸汽动力驱逐舰。

延续了453系列蒸汽动力的技术路线,维持了相关技术的正常更新,并最终在航母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初具规模的中国海军航母和两栖平台

正当“891工程”进展一切顺利,国家经济水平也明显改善,海军距离计划的5万吨蒸汽动力航母越来越近时,庞大的苏联在1991年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战略环境变化,以及苏联海军遗留下来的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对“891工程”造成了很大冲击,最终导致在没有得到具体成果的情况下黯然终止,国产航母的发展随之进入第三阶段。限于篇幅,这一阶段的航母发展详情有待下文再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