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化学变化就是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吗?

如题所述

正确。 

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电、热、声、光等效应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化学反应热,带电粒子的输运等。同时,对于生成的新的物质,其比热、密度、电导率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例如:位置、形状、状态、导热、导电、密度、磁性、溶解、挥发、吸水受潮、吸附、焰色反应、原子弹与氢弹爆炸等。

举例:1.1、物质的三态(固、液、气)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水结成冰,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组成他们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都是水分子(H2O),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指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 

例如: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酿酒、食物发霉变质、食物发酵、铁生锈、蜡烛燃烧、金属冶炼等。

1、燃烧: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如碳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产生。

2、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的物质产生。

3、呼吸作用:动植物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有新的物质产生。

4、酿酒:淀粉含量较高大米和小麦,经过发酵产生酒精(乙醇)的过程,整个过程:淀粉→葡萄糖→乙醇,有新物质产生。

5、食物的腐烂变质:食物在空气中细菌与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腐败,此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种新物质:NH3(腥味)、乳酸(酸味)、H2S(臭鸡蛋味)等。

6、食物发酵:食物发酵是微生物(酵母菌)对食物分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食物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另一些新的物质。如酿酒,就是含淀粉的食物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酒精的过程。

7、食物发霉:有害的霉菌对食物分解产生许多有害的物质。发霉的食物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人类不能食用,如霉变的花生、大米,会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高度致癌物,对人类危害较大。

8、金属冶炼:金属冶炼是氧化铁(Fe2O3)在一氧化碳(炭或氢气)的作用下反应生产铁(Fe)的过程,整个过程有新物质产生。

9、煤油燃烧:煤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冒出黑烟(黑烟中含有碳)。

10、氯化氢气体与氨气混合:两种气体混合后,会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有新物质产生。

11、无色溶液(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无色溶液(硝酸银溶液):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产生黄色沉淀,黄色沉淀是碘化银沉淀,有新的物质产生。

12、铁生锈:铁遇到水与氧气时会生成红色的氧化铁(铁锈),有新物质生成。

扩展资料

化学变化的特征

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例如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就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明矾净水)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给化学反应分类,如分成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等。

物体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