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肾?

如题所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在狭义上,湿地被定义为陆地与水体之间的地带;而在广义上,它包括地球上除了深海(水深超过6米)之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定义。根据广义定义,湿地仅覆盖地球表面的6%,但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其生态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得到了“地球之肾”的美称。
在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湿地保护区,例如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香港米埔湿地、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大连斑海豹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上海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和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
湿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 巨大的贮存库:每年汛期,洪水来临,湿地以其庞大的容积和深厚的疏松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减轻堤坝压力的关键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的调洪能力高达2000亿立方米以上。尽管长江的22个通江湖泊面积锐减,但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湖和鄱阳湖的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减少洪灾起着关键作用。此外,湿地在汛期蓄存的洪水,在汛后又逐渐排出多余的水量,有助于调节河川径流,保持流域水量的平衡。
2. 水源地:湿地植被覆盖率以及水域覆盖率对维持水源至关重要。湿地之水,包括江河、溪流的水流,以及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据估计,中国湖泊的淡水贮量达到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位、保证持续供水起着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