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大杠自行车为什么叫二八大杠

如题所述

之所以被称为“二八大杠”,是与我国的制造能力有关。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不能自主生产自行车,依靠国外进口,自行车被称为“洋车子”。那时,国外的自行车流行使用直径为28英寸的轮子,故简称为二八“洋车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开始有了飞鸽、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这些自行车也是模仿“洋车子”的标准制造的。这样的大轮子能在骑行的过程稳定,快速,而且为了车辆的安全和牢固性,车架设计为三角形,车把与车座之间有一根钢梁,人们也就习惯地将这种自行车称之为“二八大杠”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二八大杠”已经成为了新人结婚的三大件必备品之一。那时的人们谈及这些品牌,不逊于当今人们谈论豪车,其地位相当尊贵,普通家庭若能拥有一辆“二八大杠”,立刻就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沈腾扮演的沈光林就有着良好的家世,她一出场就配了一辆令人羡慕的“二八大杠”,虽然不骑,但是也要推着,因为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拥有它,你就是那个时代的白马王子。


我的童年是在我所居住的小学操场上学会了骑自行车的。那时家里还没有“二八大杠”,父亲为了我们弟兄几个学自行车儿,自己买零件,找有点儿手艺的人,给我们制造了一辆简易自行车。


自行车的架子是铁管焊接的,俗称“清水管”,其他也都是买的二手零件,自行车没有刹车、没有挡泥板儿、没有后座,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那时,这种自行车被人们俗称为“大铁驴”。“大铁驴”很结实,虽然功能不全,但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不怕摔!



学车开始先在侧面溜,俗称“溜腿”,一边溜一边掌握平衡,等熟悉之后就把右腿从横杠下伸进去,也能很威风地把车骑起来,俗称“掏腿”,等到能骑到横梁上去的时候,就可以把自行车蹬得飞快。


因为没有刹车,我们也不会从高大的车上下来,只能任凭自行车滑行到有障碍物的时候倒下来,我们也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再扶起“大铁驴”继续进行着“上去-摔下来”这样一个轮回。无数次的跌倒使我们很快掌握了驾驭“大铁驴”的诀窍。


上中学后,因为路途比较远,我们的“大铁驴”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二手的“二八大杠”,虽是二手车,但各项功能齐全了,骑着它上学,再惬意不过了。有时和同学们一起在路上飙造型,有的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有的放开双手骑,感觉自己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了。



1975年我入伍后到海南,分配在团机关做勤务工作,因为每天要给下属连队送报纸和信件,那些报纸和信件,承载着每个军人的精神期盼,十分重要。为此,团里专门给我配备了一辆永久牌“二八大杠”,把车保养得锃光瓦亮,每天早上按要求,穿着海军士兵服,骑上那辆让人羡慕的“二八大杠”,沿着山路赶往下属连队。


自行车被我蹬得飞快,山谷里清爽的凉风习习吹来,水兵帽上的飘带也随风飘起来,显得更加威武帅气,引得山村中的黎族百姓驻足观望,我心里的得意劲瞬时提升,欢乐与自豪溢满心间。


转业后,家与单位较远,我买了一辆崭新的飞鸽牌“二八大杠”供上下班使用。那时因为住楼房,为了避免每天上下楼搬动车子,我下班回家后,都要把车放到父母住的平房家里。


父亲每天早早地起床,都要为我的自行车擦拭灰尘、上油、补气等维护保养,最让我暖心的是每每我到家门口时,自行车准时头朝前停在了院门口儿,便于我直接骑上出发,父亲这些细微的关怀,至今想起来都十分感动。


随着自己的儿子慢慢长大,我的自行车也逐渐承载起了家庭的重担,先是在后座上安了个儿童座椅,方便孩子坐在上面上学、出行等。等孩子慢慢长大些后,就可以坐在前面的横梁上,后座上的人换成了孩子他妈,我们一家三口出行甚为方便,不亚于现在驾豪车出行的场景。



伴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我的“二八大杠”也逐渐闲置下来,间或骑行一次,也是很短的距离,直至有一天放在院子里不翼而飞,才真正意识到了它的珍贵。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中国天津产的飞鸽牌“二八大杠”在非洲的乌干达至今仍畅销不衰,那里的人们如果有一辆这样的自行车,便成为了有车一族,等于找了个铁饭碗。


限于经济条件,买车可以分期付款,一辆“二八大杠”经过改装后可以拉客或载货,在崎岖的山路上可载货250公斤,拥有一辆中国产的“二八大杠”,就可以过上比较殷实的生活,有车族已成为那里年轻小伙子一生的梦想。中国制造虽在国内渐渐被遗忘,但在海外却名声鹊起,足见其硬核的质量。



时代在发展,自行车不断更新,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新潮。但骑在“二八大杠”上的时刻,永远是最动人的画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