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理论学说

如题所述

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塔尔科特·帕森斯通过对V.帕累托、迪尔凯姆、M.韦伯以及A.马歇尔等学者的思想进行分析,指出尽管这些学者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倾向于探讨意志自主的行动理论。基于这一综合研究,塔尔科特·帕森斯构建了自己的社会行动理论。他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单元行动,它包含行动者、目的、情境(包括可控手段和不可控条件)以及规范取向等要素。单元行动是意志自主努力的表现,其中规范起到调节作用,使得行动情境可以根据目的和手段进行区分。这些要素构成了行动科学的共同参照框架。塔尔科特·帕森斯还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性,认为规范将行动与社会秩序联系起来。他的多维度行动分析观点为他后续发展行动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塔尔科特·帕森斯从40年代起致力于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的建立。在《社会系统》和与席尔斯合著的《价值、动机与行动系统》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并在其后的著作中不断深化。他将社会行动视为一个系统,包括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控制论意义上的层次控制系统。社会系统是行动者互动的系统,通过社会身份和角色实现社会联系。角色间的相互期待形成了社会的角色结构,而制度则是围绕特定功能焦点组织起来的权利与义务模式。结构—功能分析理论强调社会整合的意义,并提出了AGIL功能模式,即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潜在模式维系。为了满足这些功能,社会系统产生了功能分化,不同的系统分别执行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潜在模式维系的功能。
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存在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这些关系具有信息性质,并在沟通中起到关键作用。交换媒介如金钱、权力、影响和义务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社会系统的各部分通过相互依存和交换关系趋于均衡,并通过自动调节机制回复到正常状态。他还提出了5对模式变项,作为分析工具,用于结构分析、文化比较研究以及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研究。后来,他取消了第五对变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