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时期的许宝騄与戴世光

如题所述

在抗日战争烽火中的西南联大,两位卓越的学者许宝騄与戴世光,以他们的智慧和毅力,为中国统计学的发展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宝騄,这位1910年出生的数学与统计学大家,1928年转战清华大学数学系,于1938年双博士学位加身,先后在北大和西南联大任教,成为教育界的瑰宝。他于1940年回国,1948年荣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对多元统计分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影响力可见一斑(纪念文集编委会,2010)。

戴世光,一个经济与人口学的领军人物,1927年步入清华大学经济学系,1935年远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学成归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积极推动统计科学的现代化进程(戴世光,2008)。1938年,他们在西南联大共同执掌统计教育,他们的课堂成为战火中的知识灯塔。

在昆明的西南联大,许宝騄教授开设了“数理统计”课程,戴世光则讲授“统计学”,他们的教学足迹在《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和《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中得以生动展现。1941年,许宝騄抵达昆明,与郑天挺教授结为至交,共同经历警报中的昆明,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战争的挑战,但教学热情不减。

许宝騄在昆明的日子里,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1942年凭借论文荣获“国家学术奖励金”。面对物价飞涨,他与同仁们集资营商,以维持生活。他的唱昆曲才艺也为人所知,与罗常培、钱晋华等教授一同用乐观的心态期待抗战胜利。在1945年,许宝騄低调赴美讲学,而戴世光则在呈贡文庙任职,致力于人口普查的培训,文庙成为了那个时代科研活动的中心。

戴世光在人口与农业普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38年陈达被任命为国情普查所长,戴世光作为助手,与李景汉等人共同推进工作。他们在呈贡的普查实验为现代国情普查奠定了基础,戴世光凭借杰出表现于1940年晋升为教授,其创新理念对后续人口普查产生了深远影响。

戴世光的教学生涯同样引人注目,1938年秋季,他开始在法商学院授课,他的严谨态度和对统计学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学生们的敬仰。战后的昆明,物价飞涨,陈达等人的研究揭示了社会经济问题,他们以笔为剑,批判时弊,发表文章,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梅贻琦校长在日记中记述了戴世光的活动,他徒步上课的执着和对青年的鼓励,使学生深受启发。1945年日本投降后,梅校长与戴世光等共同筹划学校的未来,他们的精神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除夕之夜,梅校长与戴世光共度佳节,戴世光的才华得到了梅校长的赏识,被委以重任。他们的故事,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人格魅力,都成为西南联大历史的一部分,激励着后人前行。

这些学者的贡献,如陈达的国情普查工作、戴世光的人口普查培训,以及他们在艰难岁月中的坚持,都为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精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光辉写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许宝騄先生纪念文集

2. 戴世光文集

3. 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

4.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5. 余斌《西南联大·昆明记忆》

6. 陈达《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

7. 赵培中著作

8. 西南联合大学史料

作者:袁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统计学史研究领域的权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