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引起的严重鼻塞怎么办

如题所述

过敏性鼻炎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鼻炎。这种鼻炎一旦遇到过敏源就会发生鼻塞流涕,甚至是打喷嚏等问题出现。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一定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过敏性鼻炎,积极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那么过敏性鼻炎老是鼻塞怎么办呢?

一、出门注意戴口罩

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在恶劣空气下或者是春季容易引起花粉过敏的人一定要出门戴上口罩来保护好自己,以免疏忽大意引起鼻炎的发作。口罩的作用很好的隔离了外界一切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不良因素,不使过敏性鼻炎复发就是对患者自己最好的恩待了。

二、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

鼻炎的可怕温床就是鼻腔干燥。它往往是引起鼻炎复发的又一诱因。特别是在冬季供暖季室内空气很干燥的情况下,鼻腔内部会感到很不舒服。要对抗这些鼻部不适,避免引发鼻炎,就要保持供暖季室内空气的湿润,不给鼻腔增加负担。所以,加湿器一定是室内干燥的标配,通过给室内增加湿度,让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免受鼻炎复发之苦。

三、保持鼻腔清洁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保持鼻腔清洁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可以用鼻腔清洗的海盐水来清洁鼻腔。用法用量一定要遵医嘱。海盐水对鼻腔的清洁也是对鼻腔一种有效的保护。能够让鼻腔保持清洁的同时,减少各种炎症的刺激,有效保护了鼻腔,减少了鼻塞的发生。

四、循序渐进地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可以用循序渐进地运动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为什么说是循序渐进地运动呢?因为鼻炎患者因病情的特殊性,如果一开始运动量较大会给鼻腔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就适得其反了。只有循序渐进由小见大,才能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让鼻炎逃之夭夭。

病情严重就医治疗

过敏性鼻炎如果严重且反复发作就一定要就医治疗。请患者一定要到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会针对患者目前的情况进行诊疗。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医生,才能把过敏性鼻炎医治好,不给自己的身心造成痛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5
其实过敏性鼻炎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就是寒症+胃部病灶。
胃的问题来自情绪的影响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和一个千人公益康复群的验证,这些问题并不是西医所谓的发炎。你试试躺下后按自己的胃部会有个硬结
鼻炎症状与风寒感冒接近,而区别则是过敏性鼻炎以胃寒或者说胃经的寒为主。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我只能说所有的西医方式"治疗"方向都是错误的,是只治标,没有发现问题根源的。我也是过来人,现在努力在做过敏性鼻炎公益康复第一人。下面来说说,反正不花钱,没有伤害,你可以试试:

首先你先要有受寒的情况,而且是长期积累。如:

1、长期吃冷饮:如喝冰啤酒的男士、吃冰淇淋喝冰饮料的女士和小孩子;
2、贪凉爱吹空调的人,夏天很少参加户外活动的,很少出汗的人,甚至整晚开空调睡觉的人;
3、有洗冷水澡、冬泳、洗澡后不彻底擦干、头发没干即入睡的习惯的人,有淋雨经历人;
4、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肠胃不好,早起喝冷水,常吃冷餐的人;

另外还有就是与四时不符、与自然规律相对的自我伤害造成的气血不足,也就是血液总量不足,我给出的的大概分数是60-70分之间。造成的原因有:

1、长期上夜班、经常熬夜知道后半夜才入睡的人,也就是不能保证22:00-7:00睡眠的人;
2、暴饮暴食或者体质较弱,不爱运动的,大腿外侧臃肿,感觉经常手脚冰冷的人(女性和年龄较大的居多);
3、冬季穿的很少的人,尤其是腿部、颈部;
4、经常献血的人。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绪:
1、首先这个问题在西医是完全不考虑的,竟然忘记了人是情感动物,所以治疗方式从出发点就可以错了。
2、现在很多中医其实有很多时候也不特别注意人的情绪带来的问题。在黄帝内经就提到过,人体五脏受不同情绪的影响,比如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而脾胃乃一家,平时如果有过度思虑、生闷气、遇事藏于心中,没有知心人可倾诉等情况就会伤及脾胃,这个有天生的性格影响,也有后期社会情况所导致,当然我认为现在独生子女正面临无人倾诉的窘境。

所以这三个因素累积会造成过敏性鼻炎,当然有些是自己“作的”,英语有句话叫No Zuo No Die。自己什么时候把不良习惯去掉,情绪、心理也健康了过敏性鼻炎也就好了,指望西药、喷剂、抗敏、脱敏、手术只是慢性自杀罢了。

详细的可以参考我同名SINA博客的文章和大家的讨论,里边公布了我建立的公益性康复群,或者山药社区的“过敏性鼻炎自我康复”的小组。
第2个回答  2021-05-28

过敏性鼻炎鼻塞怎么办

第3个回答  2020-09-07
可以是药物治疗也可以是手术治疗,这个全看你自己的选择
看你应该也是不太了解鼻炎呢,你不妨去看看【牛濞日记】
看这类鼻炎相关的文章学习一内些鼻炎相关的知识哦
技多不压身嘛,我的鼻炎就是经常去看这些,取长补短治好的
这是我的个人经历,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第4个回答  2016-11-15
建议您尽早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