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酒满茶半之说?

如题所述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习俗中,有很多的禁忌,如“饭要少吃,酒要少饮”“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不贪意外财等,这都是提醒人们饮酒时的注意事项。“酒要满,茶要浅”则是有关斟酒倒茶的礼仪要求,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要满,茶要浅的习俗礼仪呢?

倒酒要满是古时候的规矩,因为在古时候很多人通过酒中下毒来取他人性命,如果是满酒大家在碰杯的时候就可以相互之间掺入些对方的酒,以示酒中无毒表示友好,但如果不是满杯在碰杯的时候酒是不会溢出的,这个规矩一直延用至今。

“酒要满”是指在宴席上,主人为客人斟酒时,倒至满溢,以显示待客的诚挚。很多地方还有头三杯全满全干,不醉不归的习俗。在宴席上,酒一定要倒满,否则主人会被认为待客不周。

从酒的作用来说,酒为阳刚之物,酒精本来就会让人情绪激动,正好可以烘托宴席的气氛,所谓无酒不席,主人满酒敬客又有顺水推舟的合理之处。酒要满,合情合理,适量饮用,无可非议。但要辩证地理解,在尽情畅饮之时,主客都要把握分寸,量力而行,不可强行劝酒或逞强贪杯。

人们总结出的酒道中有“敬”“欢”“宜”三大原则,即饮酒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敬意,双方都很高兴,同时要适可而止,满酒或劝酒都要以这些酒道为底线。

“茶要浅”是相对于“酒要满”而言的。其实浅与满是相对的,而且这个浅也有一定的分寸,例如在民间有“茶要七分满”或“倒茶只倒七分满,流得三分是人情”的说法,这种“七分满”的浅茶同样是向对方表示尊敬之意,与“酒要满”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古人以为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的不敬,类同让客人牛饮,有骂人之嫌。

从情理上而言,“茶要浅”的礼仪可能是出于以下两种情况考虑:茶倒得少了,显示不出主人足够的诚意;倒得满了就容易溢出来,客人喝茶不便,主人也尴尬,这是最大的失敬。

所以,按照中国传统的中庸观念,中中为正,中上为善,人们就以不太偏也不太倚的七分为斟茶标准。当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再者,喝茶本是闲暇之时的习惯,不需要烘托什么热闹气氛,与酒席相比,它更倾向于清静悠闲。浅茶则正好适应这种慢节奏,似乎有细水长流、来日方长之意,而茶道讲究廉、美、和、敬。与酒道的敬、欢、宜相得益彰。七分满的“浅”茶习俗与此互为表里,显示了我国茶文化崇尚淡雅的鲜明特色。

总之,待客以酒茶,一满一浅,酒要满,茶要浅虽有形式上的差异,但都体现了社会交际中以礼敬人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酒要满,茶要浅。深深浅浅都是人生的悲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习俗中,有很多的禁忌,如饭要少吃,酒要少饮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不贪意外财等!以下是小编介绍的为什么会有酒满茶半之说,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会有酒满茶半之说【1】

倒酒要满是古时候的规矩,因为在古时候很多人通过酒中下毒来取他人性命,如果是满酒大家在碰杯的时候就可以相互之间掺入些对方的酒,以示酒中无毒表示友好,但如果不是满杯在碰杯的时候酒是不会溢出的,这个规矩一直延用至今。

酒要满是指在宴席上,主人为客人斟酒时,倒至满溢,以显示待客的诚挚。

很多地方还有头三杯全满全干,不醉不归的习俗。

在宴席上,酒一定要倒满,否则主人会被认为待客不周。

从酒的作用来说,酒为阳刚之物,酒精本来就会让人情绪激动,正好可以烘托宴席的气氛,所谓无酒不席,主人满酒敬客又有顺水推舟的合理之处。

酒要满,合情合理,适量饮用,无可非议。

但要辩证地理解,在尽情畅饮之时,主客都要把握分寸,量力而行,不可强行劝酒或逞强贪杯。

人们总结出的酒道中有敬欢宜三大原则,即饮酒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敬意,双方都很高兴,同时要适可而止,满酒或劝酒都要以这些酒道为底线。

茶要浅是相对于酒要满而言的。

其实浅与满是相对的,而且这个浅也有一定的分寸,例如在民间有茶要七分满或倒茶只倒七分满,流得三分是人情的说法,这种七分满的浅茶同样是向对方表示尊敬之意,与酒要满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古人以为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的不敬,类同让客人牛饮,有骂人之嫌。

从情理上而言,茶要浅的礼仪可能是出于以下两种情况考虑:茶倒得少了,显示不出主人足够的诚意;倒得满了就容易溢出来,客人喝茶不便,主人也尴尬,这是最大的失敬。

所以,按照中国传统的中庸观念,中中为正,中上为善,人们就以不太偏也不太倚的七分为斟茶标准。

当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再者,喝茶本是闲暇之时的习惯,不需要烘托什么热闹气氛,与酒席相比,它更倾向于清静悠闲。

浅茶则正好适应这种慢节奏,似乎有细水长流、来日方长之意,而茶道讲究廉、美、和、敬。

与酒道的敬、欢、宜相得益彰。

七分满的浅茶习俗与此互为表里,显示了我国茶文化崇尚淡雅的鲜明特色。

总之,待客以酒茶,一满一浅,酒要满,茶要浅虽有形式上的差异,但都体现了社会交际中以礼敬人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酒要满,茶要浅。

深深浅浅都是人生的悲欢。

基本内容介绍【2】

俗语:酒满茶半

1.酒满:在酒桌上敬酒时,酒要倒满表示对客人客气尊敬的意思,多喝酒就要多吃菜,(酒满敬人)。

2.半茶:客人来时,主人给客人奉茶要半分满,茶若倒满了烫手,客人不好拿,不好饮,有赶客人走的意思(茶满欺人)。

酒满茶半 奉茶礼仪知多少?【3】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著茶盘底部,右手扶著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