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是怎样首开宋明理学的?

如题所述

周敦颐,宋代营道楼田堡,即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周敦颐生于1017年,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周敦颐大量广泛地阅读,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我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1031年,周敦颐15岁,其父病逝3年后,他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郑向是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

周敦颐常常漫步于西湖塘畔,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研究学问,思考人生。不仅如此,莲花香、净、柔、软、不可染的德性,也影响了周敦颐,陶冶了周敦颐的思想情操,为传颂后世的《爱莲说》之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周敦颐20,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簿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是一位非常能干并且有一定政绩的官吏,当时以他明察秋毫,坚持原则、不媚权贵、明断狱案而闻名朝野。他政与学凸现,世人将他和包公并列,是廉官文化的代表。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10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

在《爱莲说》中,周敦颐先写了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的情况,作为一正一反的衬托,然后才从容不迫地说出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这一段是脍炙人口的片断,句句说的都是莲花,而同时句句又都是在说君子的道德品行。

接下来,周敦颐分别把菊、牡丹和莲花称为花中的“隐逸者”、“富贵者”和“君子”,以比喻的方式,巧妙地把借花喻人的用意点了出来,赞颂了像莲花那样的君子的高尚志节,

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图·易说》,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周敦颐上承孔孟,下起程朱。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自己的理学体系,宣扬其“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和主静、顺理、诚心、无欲的人生观,从此也成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颢、程颐两兄弟。

后来,周敦颐移居江西九江南北庐山莲花峰下,门前有一溪,因溪水美好,他以濂溪为号自称。后经南宋大文人朱熹一再宣扬其人,于是后人就以濂溪称呼周敦颐。他还在溪上筑濂溪书院讲理学。

濂溪书院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哲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在理学发展史上,更处于其他书院无法比拟的核心、灵魂和渊源的显赫位置。

历史上到九江濂溪书院求学、游学、拜谒、寻访者,可谓连绵不断。许多名人诸如黄庭坚、苏轼、“二程”、朱熹、王守仁等,都曾在此驻有足迹。

1056年,皇帝御笔钦点,任命周敦颐为合州通判。那时,合州虽然已有一万多户人家,却没有一所全州学府,读书人不多。周敦颐决定把州学办起来,改变合州文化落后的状况。

合州城外嘉陵江东岸有一座山,名叫学士山,地处嘉、涪、渠三江汇合处。由山顶往山下望去,江水悠悠,白帆点点,风景美丽得很。周敦颐心想: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要是能把州学办在这里就好了。

周敦颐向人们一打听,原来这是合州大乡绅张宗范的私家花园。他决定登门拜访,与张宗范共商州学之事。张宗范十分崇敬周敦颐的学识人品,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把整座花园无偿捐献了出来。

州学办起来后,周敦颐邀请张宗范主持学政,广招学生千余人,不论贫穷富贵,只要天资聪慧,都一一收录。他又遍请天下文人学士前来讲学,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曾应邀前来。

于是,合州学子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每年都要出一两个进士,合州州学名声大振。张宗范也由地方乡绅一下变成了开明士绅,成为了北宋乡绅的楷模。

他感到十分自豪,请来能工巧匠,在山顶修筑了一座八角亭,本想请周敦颐题写匾额“八角亭”,周敦颐却挥毫手书了“养心亭”3字,写毕,意味深长地解释:“人,贵在养心也。”

周敦颐任合州通判5年,治绩卓著。后来,不管他走到哪里,他都惦记着合州州学,惦记着养心亭,还曾作了一篇《养心亭记》寄给张宗范刻于亭内。

1073年,周敦颐去世后,宋徽宗封宣奉大夫,谥元,故称元公。1241年宋理宗封汝南伯,元朝仁宗于1319年封道国公,历朝入祀孔庙。

南宋魏了翁出使川东时,在合州建濂溪祠纪念周敦颐。1531年,御史邱道隆在合州南津街建濂溪书院,可以看出濂溪先生及其濂学的流韵对合川博大深远的影响力。

宋末衡阳对周敦颐的纪念性建筑还有一院四祠,即西湖书院、西湖北岸濂溪祠、凤凰山濂溪祠、潇湘门内濂溪祠、石鼓濂溪祠,以上并非家祠,是属国家官设祭祀周子和教学合一的纪念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