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国家间合作,加快通行效率
广泛的国际间经贸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中国应当以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身份领导沿线国家围绕中欧班列展开各项合作,具体合作事项可以包括制定统一或遵循统一的国际铁路货运便准。
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轨距并不统一,中亚多国与俄罗斯铁轨轨距同我国和欧洲轨距不同,中欧班列从我国至欧洲国家至少要经过两次换轨,极大影响了中欧班列通行效率,延长了过境时间。
2、发挥亚投行作用,建立内陆枢纽节点
针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物流绩效首尾高、中间低的特点,可在中亚国家选取物流绩效水平较高的国家建立内陆枢纽,例如俄罗斯或土耳其。
内陆枢纽的建立会让中亚国家切实从中欧班列中获利,例如增加就业机会,建成的基础物流设施也将服务整个地区,在该国内部的换轨也会更加方便和快捷。另一方面内陆枢纽的建立因为涉及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让亚投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促成亚投行和中亚国家的合作。
3、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媒介,加强铁路运输竞争力
土耳其自古以来就是欧亚交流和沟通的必经之地,也是连接欧亚的纽带,其伊斯坦布尔港是全球货运的枢纽。土耳其发达的海运有可能会削弱中欧班列的竞争力。
中欧班列相比于海铁联运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中欧班列时间成本远低于海铁联运,安全性也较高,极大缩短了企业的借贷周期,但是在比较单纯港口城市海运和铁路运输时,很多企业考虑到经济成本往往会选择海运。
扩展资料:
目前国内对于中欧班列运输货物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是这并不是中欧班列发展的长久之计。一方面政府在中欧班列发展过程中,应着重补贴运送至海运发达城市的班列,争夺海运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政府必须借助现代的信息手段完善中欧班列。
例如建立统一的物流运输申请与查询网站,全程无纸化以及在线的货物信息跟踪与记录,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方便企业,同时更利于信息的收集,让决策者能够更好地安排铁路运输班次、回程时间等信息。
目前中欧班列货运营销平台较为分散,信息不能共享,货运资源难以整合,无法提高议价资本,同时货物运输途中也无法查询,加上各地政府补贴标准不一,企业往往又会转向传统海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欧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