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80字

清明节的来历80字

1、清明节的来历故事一

(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2)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2、清明节传说故事二

(1)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2)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2

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晋文公落难时,臣子割肉给他解饥。在文公成为五霸后却隐居山林。文公寻他,放火烧山,他宁死不出。在他死去的树上,写着劝文公廉政的诗。最后一句是:“清明复清明”,故把那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传说故事

(1)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2)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2

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晋文公落难时,臣子割肉给他解饥。在文公成为五霸后却隐居山林。文公寻他,放火烧山,他宁死不出。在他死去的树上,写着劝文公廉政的诗。最后一句是:“清明复清明”。故把那天定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清明的农事谚语: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2、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3、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4、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5、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6、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7、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3-17
清明节的来历80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4-05
1、清明节的来历故事一

(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2)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