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PV一定会患宫颈癌吗?

如题所述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人类HPV 感染率偏高,据国外报道,在自然人群中,HPV 感染率从低于1 % 到高达50%,在性活跃人群中,可高达20%~ 80%以上的人存在HPV 感染。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的HPV 高达150 多个亚型,大多数HPV 亚型属于低危型,仅可引起皮肤黏膜的良性病变,高危型HPV 和少数中间型HPV 则可引起恶性病变,至少有27 种HPV 亚型具有致癌的潜能,可引起各种恶性肿瘤

在临床上,最重要的有HPV6、11、16、18、31、33、35、38 等8个亚型,是引起肛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和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癌)

的主要HPV 亚型。

目前已经明确,90%的宫颈癌是由HPV 持续性感染引起的,其中,HPV16 感染率为40% ~ 60 %,HPV18 型感染率为10% ~ 20%,说明HPV16 是致癌的最常见HPV 亚型。也有调查发现,在世界不同地区,引起宫颈癌的HPV 亚型也不同,大多数地区是HPV16、18 型,亚洲以HPV58 型多见。在我国宫颈癌病例中,HPV 感染以HPV16、58 为主,研究结果显示:HPV16 与宫颈鳞癌关系最为密切,而HPV18 最易导致宫颈腺癌。

虽然HPV 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 的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并不是导致癌变的充分条件,大多数妇女感染HPV后均可自行消退,只有5% ~ 10%发展为持续感染,仅2% ~ 3%的HPV 感染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多种危险因素与HPV 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宫颈病变的持续进展;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性行为不当,性传播疾病,病毒感染、子宫颈糜烂、包皮垢、吸烟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行为相关因素,如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紊乱、口服避孕药、性卫生习惯不良,多孕多产、吸烟、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配偶性混乱等方面;HPV 感染率高低也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性活跃的年轻妇女HPV 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在18 ~ 20 岁;因此,性生活越早HPV 感染概率越大。生物学因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遗传易感性,近年研究发现,宫颈癌在人群中存在家族聚集性,提示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连续发展过程,这些前驱病变可存在多年,通常为10 年左右,而高危HPV 感染一般持续8 ~ 24 个月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平均10 年左右可发生宫颈癌。

宫颈癌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在病理上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常又根据严重程度分成三级: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 Ⅰ)、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 Ⅱ)、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 Ⅲ)。

CIN Ⅲ可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即有可能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如能在癌前阶段被确诊,即可进行进一步治疗或监测。因此,通过普查或定期妇检,可早期发现宫颈的异常改变,从而早诊早治,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中,当患者被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即CIN Ⅰ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即CIN Ⅱ、CIN Ⅲ时,进行HPV 检测对于进一步处理有指导意义。

TCT 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HPV 筛查也成为辅助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HPV 感染可在几个月至2年内被清除,有一项5 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HPV 感染的自然清除率达到92%,因此HPV 阳性的患者无需太过担心,也无需频繁复查HPV,一般8 ~ 12 个月复查即可。

同时,HPV 检测对于宫颈癌的预后也有预测作用。有研究报道,HPV 阴性的宫颈癌累计5 年生存率为100%,而HPV 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

综上所述,高危HPV 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必要条件,如能在癌前病变期间通过加强宫颈癌知识的普及,定期妇检、普查TCT,必要时配合高危HPV 检测,则能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