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阅读详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1. 初中文言文解析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第一册一、《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 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 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的第二则。

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撰。《乐羊子妻》 范晔(398~445),字蔚宗。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 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 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过故人庄》 孟浩然(869~约740),唐代诗人。

有《孟浩然集》。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也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字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杜甫之后,唐代的又一杰出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

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通假字 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 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 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 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 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 彭端淑彭端淑,字乐斋,清代中叶文学家。著有《白鹤堂文集》通假字 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作。

它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互相辉映,两首长篇叙事诗,一北一南,成为我国诗史上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诗中的“双璧”。这篇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或《木兰歌》。通假字对镜帖花黄 (“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 (“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 干宝本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说,相传是晋干宝所撰。干宝,字令升,晋新蔡人。

十、诗词五首《观沧海》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

2.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适合初一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附加答案和翻译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 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 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初中1年级文言文解读

1.你是初一学生吗?这么简单的题不会做可以理解,但是,难道你就不能离开电脑认真看一会儿书?你说这几个故事几乎是文言文入门常识,建议你坐下来先认真搞好课内学习,有特殊的疑问,再上网上来提几个问题。

从你这个问题看,好象恨不得让人包办一切。这可不是个好习惯。

2.你是初一学生的家长?那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先关了电视、电脑,监督或者陪同孩子预习、复习一下功课吧。

百度是个资料库,但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库。我们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学习新的知识,但传统的基本的手段并不意味着要放弃。

中国古汉语的学习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决不是这样做几道题目就掌握得了的。3.如果你真不愿下苦功夫,为了一劳永逸,建议你到书店买一本初中文言文解读这本书,那么你的问题大体也就解决了。

但你总不能希望书也由人代读罢。便是后太子读书,也是自己读的,只是要由几个聪明人陪读而已。

4.另外送你一个提高对文言文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建议:可以读几本半文半白的话本小说开始,象水浒、红楼、三国、古游、三言两拍之类,是很有用的解决之道。以上意见供你参考,听不听由你,骂也由你。

祝你学习进步。

5. 初中1年级文言文解读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不在。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骂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

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入了家门。

原文 智①子疑邻 宋②有富人,天雨(第四声)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第三声)亦云⑤。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第三声)。

雨:下雨 暮:晚上 亡:失去 云:说 而:表修饰,限定后面动作的时间 动+而+动 其:代词. 宋:宋国 坏:毁坏 智:以。为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 Fu(三声):老头 甫:对男子美称 Fu(四声):父亲或和父亲同辈的人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塞翁失马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二版本: 塞上有老翁,马无故亡入胡。

人皆吊之。其翁曰:“此岂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翁曰:“此岂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翁曰:“此岂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翁。

丁壮者引弦而站,死者十九。此翁之子,以跛故未上郑,得以全。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译文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

6.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解析

我就是初一的 告诉你哦 《驱蚊》 《画蛇添足》《自护其短》《郁离子·步数》《西湖二》《以羊易牛》《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都会考的.多看多读.自己就会翻译了!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

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

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帮你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