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几次返回花果山,请概括相关情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23

五次。

第一次是其在天宫被封了个弼马温,后来得知官位太小,并遭到别人的嘲笑,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并自封齐天大圣。详见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 。

第二次是因为其虽然被太白金星哄回去天上,并玉帝承认其自封的齐天大圣的官位,但后来没有被邀请参加蟠桃会,心生不满,于是偷吃完所有的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后怕被玉帝责怪,返回花果山。详见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三次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详见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四次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详见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五次是悟空半途打死几个强盗,被唐僧责怪,但因悟空被蝎子精的尾巴蜇了头还痛着没被赶回去。后投宿到那伙强盗的同伙的家里,被强盗的同伙追杀,不得已将强盗余党的头子打死,被唐僧赶回花果山。

后来假的美猴王出现,真悟空回到花果山并与之交手。详见第57回《真行者珞珈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

扩展资料

小说中“大闹天宫”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民的反抗。当然,幻想小说之反映现实带有本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

“大闹天宫”中的叛逆者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并且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十万天兵天将望风而逃,天宫统治播摇欲坠,以致玉皇大帝不得不向外求援,这些虚构和幻想的情节是以现实中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作为基础。

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象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辉夺目。

“大闹天宫”以孙悟空的失败而结束,这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有关。同时必须指出,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和以后的皈依佛法,也是情节发展上的必然要求。

很显然,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放弃洞天福地、自在为王的生活去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不如此安排,就无法过渡到下面的取经故事。而且西游记故事的基本轮廓早在吴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难在这种关键的地方进行根本性的变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