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园冶》读后感~~~~~

我是学园林的……上造园学的课老师要求写一篇《园冶》读后感……求哪位高手帮下忙啊……~~~~
请不要网上搜一段内容给我啊……我要的是《园冶》读后感……不是评价…有针对性点……最好是针对其中某一段内容的比较学术性的讨论研究……谢谢啊~~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读后感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延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读毕这段文字,仿佛迎面吹来一阵清风,满目绿意,恍如画里。这就是明人计成在《园冶图说》一书中对造园艺术的精妙总结。

明代初期朱元璋鉴于元代奢靡亡国的教训,提倡节俭朴素,到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时,仅仅保留了元代的太液池,开挖了南海,皇帝自奉如此,官员岂敢造次“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不许于宅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以资游眺”(《明史·舆服志》),这些规定限制了园林在明初的发展。而到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前代的水平,当时经济的重心在江南,俗谚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谓,且江南山清水秀,地杰人灵,向为文化繁盛之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以及个人行为与专制政权的矛盾,把那种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理念融于园林之中,使得私家园林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兴盛发展起来,成为当时的社会一景。计成就是热衷其中的一位实践者(计成,苏州吴江人,字元否,号否道人,生于万历十年,其时明王朝已开始走向衰落)。计成精通绘画,“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擅长诗文,《园冶》一书经常引用列举庄子、扬雄、潘岳、陆云、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典故、作品,涉及到《尚书》、《左传》、《说文》、《释名》等典籍,可以看到他的文化修养是相当高的,这使得《园冶》的写作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意境,全书文字雅致,如隽永之小品文。计成晚年之时正当离乱,抱负无所施展,惟用心于造园之事,在实践中他获得了许多造园的实际经验,先后有武进的吴又于、仪征的汪士衡、扬州的郑元勋邀其为己造园,计成把自己的体会撰成《园冶》一书,使明代的造园技术获得了总结性的成果,也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粹得以泽被后世。

《园冶》全书文字约18000字,各类插图253幅,分作三个部分:卷一是兴造论,下有园说、相地、屋宇、装折;卷二是栏杆;卷三是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等内容,是明代造园技术经验全面、精辟的总结。最有味道的是卷一中的兴造论、园说和相地三章,计成对于园林艺术的体会,被那种简练雅致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园冶》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技术作了集中的阐述,有关造园营林的方方面面要言不烦:从梁架的形式到窗棂的图案,从假山的布局到池塘的疏浚,从地砖的铺设到草木的配置,不但有文字描述还有图示配合,全书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足见作者并非一个普通的旁观者,而是深研 此道的行家。计成本人常说造园乃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且强调这个“主人” 并不仅是户主、出资人的概念,而是“能主之人也”,我想“主人”正是计成自况。

读到这里忽然想起了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也曾提到《园冶》这本书,指出了窗棂图案与家具构件造型的关系。如今把这些棂格的样式一页页看去:冰裂式、束腰式、井字变杂花式;家具的扇活上有、卡子花上有、脚踏上也有这些图案。再往后栏杆的样式:笔管式、绦环式、套方式,几乎在家具的造型、装饰上都有体现。一些研究家具的前辈专家对这种建筑与家具的联系早有述及:无束腰的家具脱胎自建筑的大木梁架,有束腰的家具则源自须弥座的造型,在大的方面如此,在细微之处看来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建筑与传统的家具因此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也是园林艺术的追求:景与物、花与木、小径与深院,毫不突兀的化作一幅画,计成的心中正有这样的画,这就是园冶之“冶”。

由《园冶》讲到家具似乎走题,其实学问之道正在于融汇贯通,我读《园冶》对此有所体会。研究的视野原本是该开阔些的,不应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业务知识的积累能在深度和广度共同进步才好,许多专家、大家都谈到过这点。好了,引申就到此为止吧,继续说《园冶》的读后感。

《园冶》作为古代中国园艺的重要资料,它的流传历经坎坷:由于奸臣阮大铖的序,使得《园冶》的流传大受影响,多年默无声息,在清代更被定为禁书,几乎在中国失传。部分刊本流入东瀛,才使得《园冶》得以保存。20世纪30年代,幸亏有识之士由海外抄回刊布,才得以流传后世。我读过王世襄先生的《髹饰录解说》,他解说的古代漆工艺专著《髹饰录》也有着和《园冶》相似的经历,这使得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整理更加困难,不过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以《园冶》为例,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著作已经不少,《园冶图说》一书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另辟蹊径,用中国各地著名园林的照片参考解释正文,直观明了,增添了阅读的乐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书读罢,掩卷之余思绪难收:人们每日穿梭于城市的水泥丛林中,为了生活奔忙不已,为交通的拥堵着急,为住房的局促上火,为囊中羞涩而沮丧,如果这时翻开《园冶》,神游名园之中,于幽篁槐荫之下小憩片刻,不亦乐乎?

我想你一定很急,绞尽脑汁,增出几段话,希望能帮助你: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园林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园林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总之,我国古代的科学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发明创造被世界公认,在世界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所以,我们祖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的祖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使我们祖国成为世界上文化发达的最早国家之一,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特别旺盛生命力的伟大民族。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祖国的这一历史而骄傲、自豪,并由衷地热爱这一历史。
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一定要发愤图强,继承先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在园林技术,乃至科学技术上作出新的突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5
其他地方拉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读《园冶》,要联系中国哲理,尤其是它“无往不复”的时空互涵观念,在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中四维时空观表现得很突出。对比一下中西园林之差别,可以反衬各自特点。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也就是在时光流逝,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空流与生命流的意义。西方园林几何式布局偏爱对景与夹景,在焦点透视中体会空间的深度与时间的停顿(宛如音乐中的休止),与油画照相式的复制世界同出一辙,反映了绝对时空观。

其次,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一个硬核。计成的《园冶》虽然通篇贯穿天人合一理想,却并不具有天人感应的迷信。“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表明他是反对风水术的。所以,在他的因借体宜理论中,反复强调天然之趣,却并不让人们去盲从堪舆形势的说教。因此,中国园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现了相当程度的主动性。它既不同于英国纯自然的草地牧场式的风景园,也有别于日本抽象自然的枯山水园,中国园林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提炼,在遵从大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园冶》一书,与其说是一本造园学,不如说是一篇新离骚,充满着古代骚人迁客的悲壮情怀与委婉叹息,这就是计成高出张岱、文震亨、李渔、沈复的原因,也是《园冶》成为奇书的条件。计成决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虚的俗士,这一点对理解《园冶》至为紧要。从篇幅上看,全书讲了不少法式制度,画了不少图样,但重点并不在此。事实上,全书重神轻形,重意轻技的特点非常显明。所以,一开篇,就强调“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并反复露出“构园无格”的观点。他还一再强调“更入深情”,“意在笔先”,认为即使顽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园家手中,也可化腐朽为神奇。中国古代有“文如其人”的箴言,他自称“性好搜奇”,“想出意外”,其人之奇决定了其书之奇。我认为,只有理解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理解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出入儒、道、佛、玄的实质,理解了他们那种由老、庄、易、禅,诗、书、礼、乐,琴、棋、书、画,诗肠酒胆所陶冶出来的狂狷人格和无所不在的“书卷气”,我们才能理解计成和他的《园冶》。

《园冶》是讲艺术的,它凝结着中国美学、文艺学、诗品、画论的精华,强调的是虚无微妙,灵感顿悟,曲折委婉,传神写意。率性之谓道,高明的作者能创作千古绝唱,完全是纵情任性的自然结果。这里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

总之,《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自古诗无达诂,可达诂者则非诗也。《园冶》,诗也。《园冶》一书,言有尽而意无穷,妙在诗外,幽于不言,不可以句读作冬烘解。张先生研究造园,功夫在造园外,今为之译注《园冶》,弦外之音,画外之象,文外之神,字外之意,多所领悟,超越前人远矣。

接受我的答案请在此回复...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9-20
《园冶》的文化学阐释——评张薇著《园冶》文化论

优美的园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璀璨结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宜居环境构筑和审美诉求的有机结合,并呈现出文化的厚重积淀和多样路径。自古以来,因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园林系统:西亚系统、欧洲系统和中国系统,昭显着三种不同的文化气韵。如果说,欧洲的规则式园林,显现出人类宰制自然的力量与智慧,从而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那么,中国的山水风景式园林,昭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因势利导的高妙技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髓。

对于作为园林文化载体的丰赡的造园实践,中国园林家和文人作过经验总结和文化描述,留下浩繁文献,其中价值最高的,是明末计成所著的《园冶》。然而,由于此书撰写、出版于政局动荡的晚明,后东传日本,在中国国内流播不广,清代湮没无闻,鲜为人知近300年。20世纪20年代,中国园林学家陈植先生留学日本,得见《园冶》,开始研究并推介此书。以后数十年间,《园冶》研讨有所展开,然主要用力于对原文的注释和园林艺术的分析,加之《园冶》文字古奥,它至今仍然藏在深山少人识。正是这种意义上,《〈园冶〉文化论》一书的价值得以凸显:作者张薇窥见《园冶》隐而未彰的文化价值,提炼出理论与实用相结合的选题,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美学、文学、造园学以及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园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宏阔的背景下,从晚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江南自然环境等具体而微的特定情境出发,以全景式视角,探索《园冶》广博深邃的内涵,将原创性研究与重构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入、系统地发掘《园冶》文化的精髓,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园冶〉文化论》在原创性研究方面,依据《园冶》文本及其他第一手材料,以较宽的视角发现《园冶》具有的文化内涵。

一是穷究原始材料,对计成其人与《园冶》其书的命运轨迹做系统考析。二是广为征引文献,分析孕育诞生《园冶》的生态环境,揭示《园冶》在晚明产生的必然性。三是深入辨析《园冶》文本,又置之纵横交错的广阔背景下,开掘其百科全书型的文化价值,提出《园冶》造园理论的精髓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

《园冶》文本是以形象思维方式表述造园理念及造园技术,未能明晰展现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造园理论,呈现较为散漫的诗化形态,因而人们难于发现其理论性内涵。然而张薇立足于中国文化史研究前沿,对《园冶》涉及的内容作了创造性整理,系统概括了《园冶》造园理论体系。

第一,对《园冶》造园理论构架从中国式园林的基本风格、造园创作基本理念、古典造园环境要津、利用资源法度、造园理财信条和造园人才条件等七个方面加以概括。第二,探讨《园冶》的哲学意蕴,展现其以“天人合一”观作为造园理论的灵魂,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园林文化精神。第三,对《园冶》中涉及的历代翰墨史籍典册、园林文献、古代贤豪隐士典故等丰富用典进行了分类梳理解析,揭示其厚重的人文底蕴,从而昭示《园冶》的历史价值。第四,深入探研《园冶》的文化关联域,分析其诗词歌赋的文心渊源,构图造景的画境墨情,以及与释道文化结缘,对曲艺天籁清音的追求,对酒趣、茶道的吸纳,在哲学、史学、文学、建筑园林学、美学、宗教学、茶文化、酒文化等等诸多领域纵横关涉,从而全方位阐发《园冶》的文化价值。

本书的原创性与重构性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诠释路向,既以原始文本研究为基点,不做空洞浮泛之议,又由原始文本生发开去,作创造性阐发,大开大合,从而搭建起《园冶》学研究的新平台,对于文化史其他领域研究也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园冶〉文化论》阐述的造园理论、艺术与技法,包括古典宜居环境理念及其实施手法,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联姻,与“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精神恰相暗合,给当下方兴未艾的造园实践提供关照古今的健全精义,有助于防止悖天逆理做法的泛滥,指引风景名胜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设计走向合情入理的正途,实有教意;对于今人营造宜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都可以提供精神资源。故而《〈园冶〉文化论》在前贤筚路蓝缕的开创性工作基础上,对今人陌生的古典《园冶》所作的精细考证和别开生面的诠释,是适时的、有益的。当然,《〈园冶〉文化论》在《园冶》研究上虽树一里程碑,但是,无论对其文本的考释还是其题旨的创造性发挥,都还是未竟之业,我们期待着新的进展,乐观其程。
第3个回答  2008-09-20
《园治》是正确的。园治:修造园林的意思。

治(zhì):从水,台(yí)声。本义:水名。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昔禹治洪水。——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冶(yě):从冫(古“冰”字),台(yí)声。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段玉裁:“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本义:销熔。
冶,销也。——《说文》
冶,销铄也。——《三苍》
良冶之子。——《礼记·学记》
冶铸煮盐。——《史记·平淮书》

《园治》,又名《夺天工》。刊行于明崇祯七年(1634)。这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造园学专著。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园冶》并不是从理论视角来写作的。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