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道和德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如题所述

    我们觉得《道德经》很难懂,是因为这种用文言文写的哲学书,真可以算是阅读界的拦路虎,谁看谁懵圈。

    可是杨宗纬说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听过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学会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因为《洋葱》的歌词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道德经”,你会发现,你会讶异,这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

    嗯,那我们就来试着剥剥看吧!

    《道德经》全书一共九九八十一章,由前面37章的道经和后面44章的德经组成。

    如果我们只是像普通的书那样一章一章的去阅读,确实会读傻了。

    一是因为它自带有哲学的高深;

    二是它不像《孙子兵法》那样按道法术逻辑严密的顺序展开;

    所以我们必须要一层一层的把它解剖开来才能看明白。

    如果我们一刀切开从侧面去看《道德经》,就会发现其实《道德经》是由五层组成:

    分别是最外层的军事论;

    次外层的政治论;

    中层的人生论;

    里层的认识论;

    以及最里层的宇宙论五论组成。

    一层一层的解读,才是《道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从里往外一层一层的来看看《道德经》,首先是宇宙论。

    在老子的眼中,宇宙或者说世界并不是由所谓的神或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一个他命名叫“道”来创造的,并且道创造后由“德”来供养。

    道呢,首先生出一个混沌之气,然后一分为二变成天地,再逐渐演变出世间万物。

    这个道呢喜欢按照自己设定的原则行事,如果人世不能按道的标准做,才会需要用仁义来进行约束,仁义约束不住了就会需要用礼仪或者法律来制约。

    而这个德呢,是按道的要求养育世界的。

    但是德不会去占有世界、它也不骄傲自满、不强求世界由它主宰,真正的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按德的标准去做,人和世界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内在的自我像婴儿一般纯洁,外在的我可以和世界融为一体。

    简单说,这个世界就是道生德养的,我们都得听“道”和“德”的话。

    而世界存在以后,是按道的要求去运行的。

    道的要求呢,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来回不断的运行。所以我们要认识世界,首先就要有对立统一的思想。

    但在对立统一里,老子更加注重的是柔弱的一面,他说过“弱者道之用”,就是事物虽然有两面,但柔弱的一面是胜过刚强的一面的。

    所以,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还要能够做到“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也就是要从事物小的变化中发现智慧,同时让自己坚守在柔弱的一面。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修炼,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呢,就是认识对立统一变化的规律,要不断累积和对立统一相关的知识,首先我们并不需要到处去走也可以认识世界;其次那些看起来难做的事或很繁琐的事都是可以从简单细小的事入手的;我们还要知道一件事快要完成的时候也是最难的时候,要一直坚持到质变的那一刻。

    而修炼呢,我们需要要看清世界是祸福相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能够坚持回归本源保持本性,有三样宝物是我们要一直拿着的: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头。

    总之呢,人活着就是要学习和修炼,才能变得聪明和强大。

    了解世界,掌握基本的认识方法,其实我们是可以过好这一生的。

    上等的人勤奋的遵守道、中等人很难坚持道,下等的人嘲笑道,要过好就要当上等人。

    所谓的圣人就是完全按道的要求去做事,坚持做到“四个少”:少点欲望、少说点话、少荒废时间、少贪图功劳。

    随着自己的眼界、见识、心胸、修为不断的变强,自己也能由于内在的充实不断的去扩张人生,从个人、家、乡、国到天下不断的提升境界,活得精彩无限。

    从政治上看,对于执政的君主,更需要坚守住道的要求。

    因为一流的君主按道治国,百姓可以过的很好但却不会认为这是君主的功劳,是自己本来就这样;

    二流的君主按儒家治国,百姓认为自己过的好是因为君主贤明所以很尊重他;

    三流的君主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百姓被迫遵守法律所以害怕君主;

    而最不入流的君主没有办法管理好国家,百姓都看不起他。

    所以守住道的君主正是把自己一生系在国家上,把百姓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的时候不随便更改规则,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战争是老子最反对的,因为战争带来不必要的伤亡,是不道的行为,是“不祥之器”。

    所以执政者首先做到不凭着自己兵强马壮去欺负弱小的国家,能不打战就不打战,即使打仗也是打自卫反击战。

    真到了被迫打战的时候,领导人要能够用奇谋去作战,首先自己国家真正的作战实力不能让敌人知道,同时打仗将军不要张扬不要斗狠,要明白骄傲的军队一定失败,悲愤的军队必定获胜。

    等真的把仗打完了、打赢了,那也并不值得高兴,应该要用丧礼的方式来对待。

    因为打战本来就是不道的,赢了也不好。

    《道德经》讲解完毕,这里附一下五论在《道德经》里各自出现的章节,大家阅读时可以作为参照。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

    首先我们发现《道德经》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一层一层的剥开。

    《道德经》其实是五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这个世界是由道创造出来的,然后由德来进行供养;

    第二,世界按对立统一的标准来运作,我们需要不断做加法学习和做减法修炼;

    第三,人的一生应该按无为的方式去活着,做到“少欲望、少说话、少荒废、少贪功”;

    第四,作为一流的君主一定是按道的无为来治理国家的;

    第五,真正遵循道的执政者应该是个反战人士。

    综上,《道德经》里的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其实对应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政治论和军事论是人如果作为政治领袖应该如何运用。

    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做人,三观一定要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30
《道德经》,顾名思义,讲的是道和德,先有道而后有德,德不过是道在人类社会的折射,因此,道远比德更重要。所以,说清了道,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什么是道?古往今来,大家都是稀里糊涂蒙混过关,道就成了胡说八道的道。所以,对于《道德经》的解读,绝大部分都是胡说八道。
什么是道?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道,看起来老子也不知道。道,就是不知道的道。不过,老子虽然不知道道是什么,总算知道道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面这句话怎样解释?人法地,就是人类的生存要遵从地理条件的规律;地法天,就是山川河流季节变化的方式要遵从于地球运行的规律;天法道,就是地球的运行要遵从于天地运行的规律;道法自然,就是天地的运行要遵从于宇宙生成灭亡的规律。
所以,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天地要遵从的法则。而这个法则的具体内容,老子当然不知道。
实际上,以上的说法也可以说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就是士兵听班长的,班长听排长的,排长听连长的。
到这里,老子的说法非常正确。但是之后,老子开始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既然说人法天地,那么在接下来就应该说人怎样去适应天地,譬如逐水草而居,譬如春情萌动,譬如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譬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等。然而,老子却开始大讲人类如何应该法道,如何应该按照道的要求去做。
这,就好像不是教导士兵如何听从班长的指挥,而是教导士兵去听排长的指挥。于是,一切乱套。
天地运行的规律是什么?也就是说道的要求是什么?天地运行,要求各自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互不干扰互不接触,就像地球和火星,它们可以靠得很近,它们可以总是互相看见,但是,决不会零距离。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它们都将毁灭。所以,天地运行,追求的是一个永不改变的平衡。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则,就是道。
问题是,老子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人类。天地的运行,不需要个体的智慧,不需要欲望和追求。如果把这些投射到人类,那就必然是小国寡民、愚民政策和无为而治。
所以,当你明白《道德经》就是试图用天地运行的“道”来应用于人类,你就能轻松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你可以把每一句话转而用于天地运行,你会发现那就是真理。
所以,道德经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学习了现代天文地理的人来说。是的,天地运行的无为无语保证了“天长地久”。如果人类也能如此,人类也能“千秋万代”,而不用担心自我毁灭。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有欲望有追求的。人如果无知无欲,与草木有什么区别?
《道德经》的道,是坐而论道的道。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8-21
道指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包括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找女朋友等,道经的思想起源是易经和河图。
德则是特指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它在道的范畴内,是道在人类关系上的体现,所以又有“道乃德之本,德乃道之用的说法”。(虽有前人言,但这是我的体会,所以也可以当成是我说的。)
道经有云,上善若水、善之与恶 相去何若、皆知善为善 斯不善已。故,德非众德,善非众善。修道者行事,惟道是从,无善恶之分。
第3个回答  2015-12-16
《礼记•月令》说: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德圣》说:“道者、德者、一者、天者、君子者,其闭塞谓之德,其行谓之道。”天地之气是道德本体,致中和,则两气相交,然后能自己验证生天生地生万物的过程。德就是天地之气聚合而成。
第4个回答  2019-08-31
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首先要了解的是李聃,明白在他的世界中,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在老子的世界中,“道”是万物的轨迹、规律,是每一个人或物其变化的总称。
由道德经的目的可以明了,“德”是圣人(了然变化的人)通过对其变化的了解对其加以控制的方法、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