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如题所述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语言激励,构建安全心理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得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我们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
一位教师教学《少年闰土》,有这样一个环节:
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师:可以,请拿上来。 (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
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 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 。
本案例中,其实那位展示贝壳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一、课前收集大量的贝壳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说明他有责任心、有毅力。二、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完成得最好,说明他有上进心、热爱学习。三、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个性张扬。四、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就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试问:他以后还可能同样积极地去完成老师的作业吗?还可能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吗?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就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
因此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出错的学生不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上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二、明确评价指向,打造全面发展的基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结果看过程,从过程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懂得、掌握阅读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反复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价值观的评价。
三、评价标准分层化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就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如: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加强年级教导制的教研管理,强调各科教师沟通,重在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影响。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群体合力良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3
你好,个人建议以鼓励为主,主要学生的自尊心还是比较强的,适当的鼓励有助他们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22-07-27

 评价内容要全面。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落实,或者是否有了提高,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是因为,不可能所有学生都会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在思想品德,人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在评价当中也要给予认可,这样一来,也许对他其它表现不好的方面也会有所促进。

  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过去,我们往往只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而且是单一的。除了考试以外,还可以通过技能比赛、交流展示、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评价不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有很科学的评定。个别学生可能平时学习不是很努力,通过考试前一段时间的“临阵磨枪”,也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或者有学生智商很高,平时表现很不好,品德较差,考试时也会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如果对于这样学生只凭一个结果的评价,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即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它各种评价。

  评价应该是长期连续的。俗话说“一百次一分的赞美远比一次一百分的赞扬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只有多次连续刺激下,在学习、品德、行为等方面才会受到很好的教育,才会有很好的提高。

  重视非正式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重视考试、比赛、辩论等等过程中的评价,还要依据自身的风格,形成一定的非正式评价。比如说,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都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要对评价进行再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进行的小组评价、互相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主观上的,评价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方式是否多元、内容是否全面、过程是否科学等问题,因此,只有对评价进行再评价,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

  注意事项

  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的评价,都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通过评价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