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避税方法的定价转移

如题所述

转移定价法是企业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关联的企业双方为了分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和买卖过程中,不是按照市场公平价格,而是根据企业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产品定价的方法。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产品的转让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公平价格,以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转移定价的避税原则,一般适用于税率有差异的相关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使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
出于不能公开的原因,对我们接触到的部分企业和公司的规避税收行为均予匿名。某公司 A将总部设在了沿海经济特区,享受15%的所得税率优惠。他们的产品生产是由A公司设在中国地区的 B公司完成, B公司适用33%的比例税率。 A公司每年从 B公司购进产品100万件对国外销售,进价每件6.8元,售价每件8.3元。显然,这种产品的生产成本5.2元/件,那么这两家公司的利润与应缴税款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A公司年利润额=(8.3—6.8)×100=15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150×15%=22.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8—5.2)×100=16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160×33%=52.8(万元)
A、 B两公司总共缴纳所得税=22.5+52.8=75.3(万元)
出于避税的目的,可以将税率高的 B公司的部分利润转移到 A公司。我们已经知道,A公司从B公司购进产品单价为6元,仍以8.3元售出,则:
A公司年利润额=(8.3—6.0)×100=23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30×15%=34.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0—5.2)×100=80(万元)
B公司应纳所得税=80×33%=26.4(万元)
A、B两公司共纳所得税=34.5+26.4=60.9(万元)
这两家公司A、B利润转移前后,两公司年利润总和为:150+160=310万元;而利润转移后的总利润为:230+80=310(万元)。在利润转移前后,两家公司的总利润还是相等的,只是在采用转移定价后,两家公司他们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了75.3—60.9=14.4万元。只要企业能寻找到两个税率相差更大的地区,在这两家企业间进行贸易和合作,贸易的额度越大,所能节省的税收就会越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转移定价法是企业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关联的企业双方为了分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和买卖过程中,不是按照市场公平价格,而是根据企业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产品定价的方法。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产品的转让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公平价格,以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转移定价的避税原则,一般适用于税率有差异的相关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使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
1、用逐项抵扣:
大部分人通过标准抵扣来减少应税收入。尤其在2018年夫妻合并申报者适用的标准抵扣额提高到2万4000元(单身者为1万2000元),比2017年的1万2700元(单身6350元)大幅增加的前提下。此外,因可以逐项抵扣的项目也随新税法的生效而发生变化,比如,州市地税的最高扣减额度只得1万元,很多人发现,逐项抵扣算到后来也许还不如乾脆用标准抵扣减免得多。
但在此情形下,许多高收入者依然比其他收入阶层更多采用逐项抵扣。特别是高收入且高花销族群,往往在一项项检点需要抵扣的条目后,发现逐项抵扣比标准抵扣省税更多。
2、捐钱更捐物:
八成高收入者会申报慈善抵税。国税局报税资料显示,超半数使用逐项抵扣的高收入者填报的捐助物比钱款多。
非现金捐助物可以是衣服、家具、汽车、艺术品等,但必须捐往有资质的机构才可抵税,通常是有税务豁免的非营利机构。
但你也须注意,税务局对用大笔慈善捐款抵税,审查起来是比较严格的。在2018年标准抵扣额上升前提下,一些纳税人选择逐项抵扣时,通过“提升”捐赠——把两年的捐赠一年捐出去的做法可能会引起怀疑。因为国税局知道每个收入级别的人大概会捐多少钱物。当然,如果你捐赠给符合资质的机构且保留好捐赠证明,就不用担心审查。
3、运用税收政策,做好个税筹划?
目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企业注册到有税收政策的低税区,不仅最节税而且合理合法。这里以把企业注册到我区工业园区为例,园区对注册企业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40%~50%扶持;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40%~50%给予扶持;通过入驻园区,企业节税比例可达50%以上。个人独资企业(营改增)小规模的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核定个税税率为2%;总税负最高5.2%。
案例分析:
某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李某,年薪360万元,换算成月薪30万如果按照工资所得计算个税,
那么应交个税:300000*45%-13505=12.15万元年应交个税:121495*12=145.79万元;
那么,如果你改变和公司的合作方式不再是签订劳动合同雇佣关系,而是给李某成立一个个人独资企业,以公司的名义和原有的公司进行合作,签订相关的合同。这时核定个税税率为2%,
那么需要缴费:
增值税税金:360/(1+3%)*3%=10.49万元
应交地方附加税金:10.49*(7%+3%+2%)=1.26万元
应交个人所得税:360/(1+3%)*2%=7万元
合计税金:
10.49+1.26+7=18.71万元
节税120余万元,林林总总加起来还没之前的零头多!
4、扣除生意支出:
不是非要买一家农场或开一个大公司,才可以从收入中扣除生意支出。一门网售派对用品之类的小生意也可以。这类小生意往往还会用到家庭办公室,或把家里用作商品仓库,这都可以抵税;此外,电话费、办公用品、广告费都可考虑算作生意支出。
5、全年规划税务:
一般人只在报税季才处理税务。然而,高收入者懂得全年规划税务以省更多税。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一门生意,可抵扣生意支出。安排私人汽车用作工作或生意用途,可申报里程抵税。收据上该注明生意用途的,一定注明。一句话,从是不是可以抵税这一角度,来规划你的生意、投资、乃至个人生活娱乐活动及其支出。
6、合理设置工资比例:
个人所得税的原则是实行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超过级数时,应将超额所得税列为纳税线的最高点。因此,“月薪”或“年终奖金”非常高的话,不节税会导致更高的税率(高达45%)。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节税筹划,从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的“工资”和“年终奖金”按1:1情况下,可以达到整体最小的税收负担。另外要小心税率变化“临界点”,每增加1元,就会带来额外的个人所得税。因此,单位支付工资时这些关键点应充分重视。
第2个回答  2020-04-09
当企业为一个大的联合企业或企业集团时,内部各分厂及所属的商店、劳动服务部等,在彼
此间购销商品,进行连续加工或销售时,通过内部定价,便可以微妙而有效地达到整个联合企业
合理避税的目的。即当适用高税率的分厂将其产品卖给适合低税率分厂时,通过制定较低的内部
价,便把产品原有的一部分价值由税率高的部门转到税率低的部门。适用高税率的企业,销售收
人减少,应纳税额减少,而适用税率低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不变,应纳税额不变,但由于它得
到了低价的原材料,从而使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第3个回答  2021-01-16

第4个回答  2019-04-29
您好,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就以入驻我们苏北园区某企业为例,企业只需要将分公司注册到园区,即可享受地方存留增值税,企业所得税50%~70%扶持,该企业年缴纳增值税1000万,地方存留50%,按70%扶持,则可合理避税350万,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000万,地方存留40%,扶持70%,则可合理避税280万。园区政策稳定,当月缴纳,次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