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的闽越国

如题所述

闽越,或称闽越国,位于今中国福建省,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族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存活的时间大致上在西元前334年至西元前110年之间。尤其是西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闽越王无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边的兴田镇)所建的王城,也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中期,那个由越王勾践所恢复起来、位于今浙江省绍兴一带的越国,再一次遭到灭国之灾。西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越国遂被楚国所灭。越国王族于是航海入闽,越国国民则徙居越迁山(今福建省长乐县)。
两千多年前,福建还是远离政治中心黄河流域的偏远之地,毒蛇很多。人们敬畏蛇,把蛇当作是部落的图腾。蛇在古语中又被称为长虫,就以虫为义,把这里称为闽。按照台湾学者吴守礼的考证:
汉朝许慎著作《说文解字》时解释这个“闽”字为“东南越蛇种”。请看:“闽”字的构成,从“门”从“虫”;“门”是音符,“虫”是义符。依我看,这义符“虫”,可能就是许慎解释做“蛇种”的由来,就是说许氏据字形而做的解释。如今我们似乎可以用民俗学的眼光,把“闽”解释为:以蛇纹的形状做“图腾”(Totem)的民族,并不是“蛇”变“人”,这样比较合理。
失去家园的越人在福建北部定居下来后,与当地原住民逐渐融合成闽越人,建立了闽越国。闽后来也就演变成福建省的简称。 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无诸率闽越兵从闽中北上,响应中原的农民起义,打击秦政权。西元前206年,秦灭,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再次北上中原,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西元前202年,因为无诸帮助刘邦战胜了项羽,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仙游一带正是属于其势力范围内。也是在这一年,无诸开始在城村修建闽越王城。
闽越王城占地48万平方米,有四个城门。东西城门之间是一条宽10米的大道,用鹅卵石铺成。大道北面是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宫殿区,仅主殿就有900多平方米。当时的闽越国是汉代时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城村的王城也是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李菁 2005)。在往后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闽越人民一方面保持了福建远古百越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文化、艺术等,又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华夏文化某种程度的影响,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
无诸死后,子孙内讧叠起,频频挑起战争。曾经北征东瓯,南击南越,百越诸民因此臣服,周边的刘姓诸国均以财物珍宝讨好闽越国,闽越国已成为西汉王朝南方的一股强大势力。闽越王无诸的后代东越王余善最后发展到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并发兵反汉。这时的西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他不能容忍各边远地区政权的日益强大。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攻闽越国。汉王朝同时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了闽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贵族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举国迁往江淮内地,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正是在西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所派遣的大军所毁。 1958年,闽越古城遗迹正式被发现,并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宽约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高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还铺设了流畅的排水系统。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处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器、陶器、建筑材料和铜器。其中的陶器,无论是形制或纹制,皆与中原的“汉式”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2000年,在闽越王城遗址东南3公里处,又发现了一处古墓。2002年10月,研究人员开始了探索性的挖掘,经考察后,发现这是一处闽越王时期的贵族古墓。 闽越国君主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闽越王 无诸 前202年-? 越王勾践后裔 闽越王 (不详)[8] ?-? 无诸之子 闽越王 郢 ?-前135年 无诸之子。为余善所杀 繇王 丑 前135年-? 无诸之孙 东越王  (东越武帝) 余善 前135年-前110年 郢之弟。为居股所杀 繇王 居股 ?-前110年 降汉,举国迁江淮,国除 唐朝开元二十一年以后始称福建,闽后来也就演变成福建的简称。 史记·东越列传 福建地方志通讯,福建省古闽地学术讨论会述要会议秘书组,一九八六年 汉书·高帝纪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福州地铁工地挖出2000多年前闽越王城宫殿遗址 此间闽越王世系不详。根据《汉书·严助传》记载,闽越王郢进犯东瓯国的时候,淮南王刘安曾向汉廷上表,内有一句:“臣闻道路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甲以诛死,其民未有所属。”可见在此期间可能有一位名叫“甲”的闽越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6
春秋末期,越国统一中国,实施分封制度,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以达统一思想。楚越一战越国战败,越王战死没有指定那一儿子为王,按长幼之分为闽越和东瓯,后来另一儿子分为南海,他们全都是越国高层统治者。但政策一致全迁都福建。越国迁徙主要有两支,一支迁徙瓯江,一支迁徙闽江。越王玉,前333年—越国迁都福州, 徙居越迁山(今福建省长乐县〕。越王宰勋,前333年—越国迁都瓯江 (今福建建江闽江上流,今福建武夷山) 。闽江不止建溪一方之源,有源自戴云山的大樟溪和尤溪,有些连合流都没有。故闽江上为建江,下为闽江。古时上为瓯江,下为闽江。有些历史书把闽江也名建江混为一谈,实自古不同名。此时越国仍然管治会稽之地。这个时候中国权力真空,群雄再起逐鹿中原。越国在福建休养生息。当秦王消灭群雄一统中国后,挥军五十万秦兵南下攻打越国,越国投降了,秦军无一兵一卒进入越国首都。秦国仅仅是挽回了曾经一模一样被迫投降越国,变成了秦越国。而不敢硬闯越国首都,在多山之地与越军一战,实胜败难料。秦国削越王为郡长,福建为闽中郡。越国迁都福建有先见之明,福建群山围绕,易守难攻,若是留在会稽早就灭国了。几年后,越王挥兵北上灭秦,夺回了曾经的越地。
公元前222年,秦设立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五年,降越君,置会稽郡。汉初,“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 ,领二十余县。其南有闽越,即秦代闽中郡。降越君,置会稽郡,证实了秦始皇是从越王手里抢走了越地置会稽郡。秦末,越王率兵北上灭秦,夺回曾经的越地。西汉时,越国复国。西汉天下十三州。西汉会稽郡地域为秦闽中郡,就是说会稽郡并入闽中郡。属闽中郡为东瓯,闽越,原东越地。《太平寰宇记》在讲到闽县时,特别说明“越州地,即古东瓯,今建州亦其地(今福建建瓯),皆夷种,谓林、黄是其裔” 。闽越即今福州。因此西汉会稽郡属福建。《禹贡》扬州之域(古扬州)。周为七闽地。秦置闽中郡。汉初,为闽越王国。古扬州之地,就是闽越国之地。闽越国首都是在今福州。据《后汉书》卷三十三《郑弘传》载: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今福州),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交趾七郡是汉武帝征南越后,设置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今广东、广西、海南,东南亚和越南等地,每年要向越国福州进贡,经福州 转运入汉廷,因越属汉。这里证明了,越国势力是从江苏到越南。古扬州地域∶庐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扬郡、豫章郡、六安国 及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今扬州仅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南部,一座地级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