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哪些非遗村镇街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9


湖北第一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发布。让古老的技艺走进生活,让非遗文化走进景区。荆楚文化历史悠久。湖北有哪些具体的地方上榜?详见下文。我们来看看吧!


5月2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名单的通知》,确定以下10个村镇为湖北省第一批非遗特色村镇:


武汉市江岸区庆忌民俗街


襄阳枣阳琚湾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


屈原故里,宜昌市秭归县。


荆州市荆州开发区幸福村(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鄂州市梁子湖区赵山镇


咸宁市赤壁市杨楼洞明清石板街


黄冈市黄梅县五祖镇


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昌盛街


周恩恩施土家族女儿城非遗特色街区


潜江市浩口镇


武汉市江岸区吉庆民俗街




庆忌民俗街西邻武汉最著名的商业街江汉路步行街,南接武汉旅游文化景观大道中山路,地理交通环境优越。一批国家级、省级汉派非物质文化项目定期在庆忌街演出,一批汉派文化传承人逐渐聚集在庆忌街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以庆忌街为核心的汉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庆忌民俗街汇集了楚剧、汉剧、湖北鼓、湖北评书、湖北小曲、武汉杂技、木偶戏、热干面制作技艺、老桐城豆皮制作技艺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汉派传承人,包括汉绣、湖北鼓、湖北小曲、湖北渔鼓、湖北道情、湖北皮影戏、武汉相声、武汉剪纸等。如今,“湖北大鼓”、“单簧管”等非遗表演融入街头,民间手工艺花车、中庭等非遗互动展示也成为重要景观,深受武汉市民和游客喜爱。


襄阳市枣阳市琚湾非遗小镇




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的二叔镇,因二叔居住地而得名。这里是著名食品“聚碗酸面”的发源地,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制作,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龙灯舞、锣鼓、花鼓戏、蚌壳舞、秧歌、讲故事、莲花圈、踩高跷、打旱船等传统民间文艺,深受群众喜爱。


2013年,聚碗酸浆面制作技艺先后入选襄阳市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琚湾镇组织开展了“舌尖上的前古地乡枣阳琚湾酸面琚湾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组织民间文艺传承人进行传统文化表演,以舞龙灯、锣鼓、花鼓戏、打蚌壳、秧歌、讲故事、打莲花钟、踩高跷、打旱船为代表。


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非遗小巷




屈原故里独特的非遗弄堂建于2021年1月,拥有22个非遗展厅,免费进入《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22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沉浸式体验项目,传承人30人。巷子里的670多件非遗传统技艺手工制品,通过现场展示、文化创意RD和销售、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现场传播,实现了非遗项目的现场传播。


屈原故里非遗胡同开通后,迅速成为网络名人中宜昌和秭归市民游客打卡的地方。作为文化旅游特色街,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凤凰卫视等20余家电视媒体,中新社、新华社等6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200余次。一大批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产品脱颖而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荆州市荆州开发区幸福村




(荆楚非物质技能遗产学院)


楚文物院现有漆文化展示馆、楚漆技艺展示馆、漆器大师作品展示馆、楚地秦生产基地、传统楚画漆器生产基地、荆佐楚生活体验馆等12个场馆。有楚式漆画技艺、楚式琴、鹰风筝磨、应城泥陶、淡水贝雕、楚简牍制作技艺、荆楚刺绣(楚绣、汉绣)、葫芦烙画、雕花剪纸等荆楚非遗作坊。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学院的建设过程是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该项目已从开发区行政村工匠作坊打造为江汉平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共享平台,既增加了乡村振兴和特色村镇建设的动力,又打造了依托非物质传统资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被国家、省、市列为各类示范、教育基地和重点规划项目。


2010-2010年,赵山镇文化氛围浓厚。有13个艺术团队和32个打击乐队,包括张裕钊书法,花龙舟,荷花船,玉环和木雕,柯桥村排子锣队,通有村龙舟队,洞井村复兴艺术团,鄂州青年楚剧团和梁紫湖春雷楚剧团。2021年,马什镇获得“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马什镇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力打造“一个文化园、一批农家书屋、一批文艺工作者队伍、一批文化设施、一个书法协会”的“五个一”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交流、非遗展演等活动,传播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让非遗“活起来”。此外,以梁子湖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




羊楼洞街区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明清石板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全长1250米。现存文物古迹90余处,涉及非遗项目20余项,非遗遗址、商铺30余处。代表性非遗项目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赤壁脚壶鼓”、市级非遗项目等。


阳东三面环山,丘陵起伏,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它以种植和制茶而闻名。茶产业“始于宋代,盛于清代”。是赤壁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享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世界第一茶乡的美誉。2014年,赵李桥的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4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咸宁市赤壁市羊楼洞明清石板街




五祖镇是鄂东新兴的旅游小镇,黄梅小调、黄梅灯会、太极纯功、对联习俗、黄梅戏、黄梅采花、禅宗祖师传说、岳家拳、采茶戏、文曲戏等十余种非遗文化在这里广为流传。近年来,五祖镇竭尽全力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镇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景区、乡村,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文化自信和传承保护的自觉性。


2014年,黄梅县引进湖北吕雯集团,以武祖非物质文化旅游区为重点,以打造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依托非物质禅文化,新建武祖非物质文化旅游区和东山梅文村、稻田天堂等20多个重大项目,以


黄冈市黄梅县五祖镇




长生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革命时期,长胜街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原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原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革命遗址。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建设部、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中宣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被定为重点镇和红色旅游名镇。


近年来,长生街景区还开设了红安刺绣、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红安地方饮食文化、竹编技艺、传统酿酒技艺、根雕等非遗项目的作坊、传承基地、就业作坊等。而且这些地方都被打造成了一个整体,集非遗传承、产品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常年开展传承人技艺展示、现场指导、游客体验等活动,激发游客游玩兴趣。


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




恩施土家族女儿城非遗特色街区涉及28个非遗项目。其中,有9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恩施傩戏、南戏、土家族叶儿号子、土家族大六子(鹤峰外鼓)、土家族摆手舞、江河诺。(长江下江号。)、利川灯曲、制漆技艺(坝上制漆技艺)、恩施扬琴;列入省级非遗代表名录的有14项:恩施土家族女儿会、十姐妹歌(哭嫁歌)、吹打乐(建始南翔锣鼓)、川句山歌(鹤峰山歌)、武森腾斯山歌(恩施武森腾斯山歌)、滚龙连巷、恩施戏、鹤峰刘孜戏、巴东唐剧、建始西花鼓、满堂音、泥瓦匠。它已被列入五个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单:曹公鼓(巴东),恩施花锣鼓,高音民歌,恩施傩面具制作技术,木胎漆器装饰技术。


以(鄂西南)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依托,不断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子,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组建由农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组成的表演团队,为当地市民、外地游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展示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和市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进村镇演出、调研体验、民乐培训等活动。将定期进行。


恩施州恩施市土家女儿城非遗特色街区




浩口镇现有非遗项目26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各类民间文艺骨干132人,秉承直播非遗文化保护的母性属性,先后建立了黔江民歌、高泰舞狮、江汉皮影戏等一批非遗重点项目的传承学习基地,是市非遗保护中心授予的首个“非遗传承基地”。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浩口镇组织了四届黔江民歌传承保护展演、五届非遗文化节和“传统体育健康游”第二届太极拳推广暨传统武术展演。每年都举办舞龙舞狮表演、“非遗传承人在打元宵”、“百科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并成功申报了浩口年货、凹年糕、鳝鱼炒饭等独特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