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

如题所述

    原文如下:

一、原文节选: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

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二、出处: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

赏析和作者介绍

一、赏析:

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

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二、作者介绍: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她是一名作家。父母曾在日本大阪经商,英子出生后不久就回到了台湾,但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