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中的五谷分别指的什么?

如题所述

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

1、黍

黍,shǔ,从禾从雨。亦称“稷”、“糜子”。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稷

稷,ji,从禾从畟,五谷之长。

(1) 形声。从禾,畟( ji cè)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稷谷。

本义:稷谷。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稷为谷神:社稷(指国家)。

(2) 植物名。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

3、菽

菽是一个汉字,读作shū。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

了形声字,“艹(草)”为形旁,“叔”为声旁。“菽”为豆类的总称。

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禾就是稷。这六种作物和上面所说的六种完全相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稻、麦:不用解释 黍:黍去壳,就是黄米; 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