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为何要篡权

如题所述

我个人认为王莽篡权是为了改革~~王莽是一个改革家~不幸的是他失败勒~~

王莽在所谓正统史观上一直被认为是反面的典型。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责王莽为虚伪的小人、篡权的假儒。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王莽似乎没有翻身的可能了,况乎他是个尸骨早已不存的人,当然没有任何机会为自己申辩了。近人对王莽的了解也主要来自东汉班固所编撰的《汉书·王莽传》,而班固对王莽的评价显然左右了后来学者的观点。班固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由此可见近人认为王莽篡位之前的君子仁义之为不过是沽名钓誉的阴险手段与班固的评论并无二至。
据《汉书·王莽传》:“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可见王莽由于父亲和哥哥早死,从小就比富贵家的子弟懂事,养成了孝顺简朴、谦恭好学的良好习惯。如果认为这时候的王莽的所做所为的出发点不过是为以后夺权做舆论准备,简直是天方夜潭,实在不值一驳。“永始元年,(上)封莽为新都侯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收赡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 ,可见王莽的良好修养在官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时的王莽声名也越来越大。所谓物以类聚,王莽喜欢结交名士与自身的良好的品质是息息相关的。到此为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王莽的高洁和君子风度。
后来王莽因为揭发自己的表兄,大义灭亲而被提为大司马(班固认为这是:“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已不倦”)。辅政期间,“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可见王莽更加勤俭节约、克己奉公,这与当时的奢侈糜烂的贵族风气迥然相异。不过这时候的王莽内心已经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将名声看得太重了,一幕幕沽名钓誉的丑剧由此揭开序幕。儿子王获仅仅因为杀了一个侍女,而被他逼令自杀。当时贵族家杀一个侍女实在不算是什么事,就如现在的人杀一条狗一样平常。而王莽却小题大做,忍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毒手,借此赢得下层百姓的赞誉和称颂。面对自己与日俱增的名望时,王莽被冲昏了头,他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讨好社会各阶层,以便身后能与黄帝、周公并列。先是假惺惺地多次以“百姓家给未足”为由拒授汉安公,并建言:“宜立诸侯王后及高祖以来功臣子孙,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后及诸在位,各有第序。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朝廷不得已依照王莽的要求进行改革,其中有一条令人啼笑皆非,那就是全国成年男子每人增加一级爵位!贵族也都有优惠政策。这样一来,举国上下岂有不感激涕零的?
“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黄角的这句名言千古传诵,王莽不是傻瓜,当然也懂。他以“托古改制”获得广泛的支持,在全国百姓和贵族的拥戴下,让汉天子以禅让之名将皇位传让给自己。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就践了天子位。就这一点来讲不得不令人佩服。
如此看来王莽的帝位是民心所向,当固若金汤才是。可是事实上仅仅八年后王莽的政权就灭亡了。推其原因,终不过是王莽沽名钓誉,太在乎名声所致,泥古不化,是个彻头彻尾的复古狂。他以钻营“托古改制”获取天下,又再想以“托古改制”驾御天下。他错了,错得一塌糊涂!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想社会各阶层都过上小康生活是根本不现实的。而他上台的那几年,恰恰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主要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各种自然灾害,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如此大的灾害,即使是在国家储备充足,社会秩序稳定的条件 下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何况发生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动荡时代,所以国库耗尽只在顷刻之间。在这种情况王莽却提出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等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这在相当程度上让各地官员寝食难安,人心不稳,并触动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历史证明王莽的“托古改制”彻底失败了,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二十三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击溃,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王莽在位前后十五年,死时六十八岁。
发家于改革,灭亡于改革,他是个失败的改革家。
发家于名誉,灭亡于名誉,他是个惟美的理想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1
汉朝当时已经不行了,我觉得王莽时期还是不错的,只是改革的弯转的太快了。最重要的是,后面的王朝也姓刘,如果不是,那历史就不会这么评价王莽了。杨坚、赵匡胤等人,更卑鄙,窃取了自己外孙的皇位,后人却是另一番说法了。
第2个回答  2015-08-06
王莽、宇文化及、张帮昌、潘仁美、秦桧篡权十九年,使人民知道不用老实做人,靠坑蒙拐骗、损人利己、弱肉强食也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