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如题所述

一、刘姥姥跟巧姐有缘分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刘姥姥进大观园,都会回忆起那个有点搞笑的刘姥姥,不过那是她第一次进大观园。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喜得贵女不久,这个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小千金正贵体欠安呢。

一般娇惯的人家都想给孩子起个粗俗的名字,是男孩的话希望叫铁蛋、狗剩,如果是女孩,则希望叫妮子、肉妞,初衷无非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越是有身份的人家,乳名起的越俗气。

一则刘姥姥生在农村,起名字那是现成的标准土味。二是刘姥姥她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浑身透着吉祥和健康。所以王熙凤千金起小名的重任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刘姥姥这个村妇肩上。

谁知道刘姥姥虽然没文化,想象力却非常丰富,她没有起出有如"粪坑"臭妞"那样粗俗不堪的名字。

而是根据巧儿的出生日七月初七,联想到了七夕,乞巧。于是就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二、刘姥姥知恩图报

俗话说人不能忘本,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

贾府都给了刘姥姥什么好处或者说什么帮助呢?我们就看《红楼梦》第41回:

贾母说:"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我们知道,古时一匹布的长度大概十丈,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是33米左右,应该可以做15件大人衣服。

这还没完,还有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实地子纱顾名思义就是密度最高,翻译成白话就是很厚实。

平儿介绍说:"奶奶另送你做里子的"。

奶奶就是王熙凤。

后面还有呢:两个茧绸、两匹绸子。

平儿特别叮嘱姥姥:"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茧绸,是用柞蚕丝织成的绸,换到现在也是上乘的意料,至于那另外两匹绸子则质地更好,更上档次,可以用来做过年衣裳能差的了吗?

除了用的,还有吃的:

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两斗御田粳米、一口袋园子里的果子和各种干果——王熙凤送的。

一盒子面果子。一包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老太太的。

御田粳米,是直供皇上的,一般老百姓一生都难得一见,别说吃了,而且还是两斗。

加下来还有100多两银子,下面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而刘姥姥也不含糊,因为受到了贾府帮助,刘姥姥生活大为改观,"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于是就诚恳赴贾府答谢。

所以说,当贾府遭难,巧姐落入火坑,刘姥姥自然是毫不犹豫要出手相助。

不管是巧姐要卖给王府,还是堕入风尘,挽救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刘姥姥毫不含糊,足以对得起贾府的帮助,称得上有恩必报了。

至于说"忍耻",对刘姥姥说就更不存在。在刘姥姥看来,巧儿是被迫堕入风尘,人品还是冰清玉洁,没有一点污垢。

至于最后巧姐有没有成为刘姥姥孙子板儿的媳妇,就不重要了。从刘姥姥的为人讲,她是不会乘人之危的。

如果巧儿真的成为板儿的媳妇,那也是巧儿自己的心愿。贾府败落,巧儿举目无亲,身边的人都是害她的人,要不然她也不会被拐卖。

在这种情况下,刘姥姥挺身而出救她脱离苦海,还有比在刘姥姥家更安全的地方吗?所以说,巧儿嫁给板儿一是报恩,二也是自己的福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贾府对刘姥姥雪中送炭才换来刘姥姥对巧儿挺身相助;刘姥姥不忘旧恩搭救巧姐出苦海,才让巧儿对板儿以身相许。

善恶有报,天道轮回。刘姥姥一个村妇,如此重情重义,让那个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满嘴仁义道德的贾雨村们情何以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其实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之所以“忍耻”招了巧姐,我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报恩。刘姥姥是有大智慧的人,她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说她身体力行,她是愿意倾家荡产的给巧姐赎身的。

当时对于王熙凤来说巧姐的下落以及归属她已经无能为力了,而这个时候刘姥姥出手相助更多的是为了报道恩情,而并非是某些红学家所认为的什么祖上宗亲的原因。


其实巧姐的身世可是比高鹗续写的要惨得多,在老曹的原著中,巧姐不可能安稳的做一个地主婆,背后还有实力尚存的贾府的。她过的,不会是那么好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王熙凤在背地里害了不少人,表面上是风光无限的,然而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最后她的报应最惨,但是王熙凤也并不是没有做过好事,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也的确资助了刘姥姥不少东西。而就是因为这一点儿小善,在抄家的时候,刘姥姥帮助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摆脱了虎口。所以刘姥姥“忍耻”招了巧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报答王熙凤在进大观园时候对他资助的这一点恩情吧。刘姥姥她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高人,她懂得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所以王熙凤曾经帮助过她,无论如何她在王熙凤有困难的时候,都应该报答一下当时的恩情,所以才招了巧姐,没有让巧姐落入虎口。

第2个回答  2020-09-17

一、刘姥姥收留小姐的原因

在电视剧红楼梦里面,有一段是流落烟花巷的巧姐被刘姥姥收留,大家对于这种做法都是不认同的,认为这样一个这些女子刘姥姥收留下,以为刘姥姥是一个认不清形势的人,其实本人是这么认为的,刘姥姥是一个特别善良的老人,她为人和善所以他不忍心看到乔姐到处的流浪,所以他把巧姐收留一下了。

二、巧姐的归处

当时在贾家败落以后,乔姐的生活受到了影响与坏人所陷害,但是他也是幸运的遇到了当年被母亲接济过的刘姥姥仗义相救才把他救出了火坑,让巧姐成为了自家的孙媳妇儿,这样的人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

三、母亲的嘱托

在贾家败落的时候,王熙凤病重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在王熙凤去世以后,贾莲又要去外面,所以他让王熙凤的哥哥照顾巧姐,对于王熙凤的哥哥他不是什么好人,他对于巧姐百般陷害,所以刘姥姥看不公,姥姥就把巧姐接了出来自己养着最后成为自己的孙媳妇儿。

刘姥姥以前是受过巧姐母亲王熙凤的接济的对贾府又是充满了感激,所以刘姥姥与平儿联手,将巧姐从贾府接出来,刘姥姥把巧姐接到自己的村子上,然后让巧姐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刘姥姥的这种做法也是见义勇为的做法,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忘以前贾府对自己的恩情,所以他要把巧姐接出来报答王熙凤。

第3个回答  2020-09-17

提及《红楼梦》,相信我们一点也不陌生,从经典名著书籍,到经典87版电视连续剧,我们已经熟悉了《红楼梦》中贾府的繁华到没落,宝黛的悲剧,和金陵十二钗不尽相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悲剧。《红楼梦》众多续书中,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是其中佼佼者。虽然读者意见不一,褒贬不同。有人斥责这是狗尾续貂,但谁也不可否认,若没有高鹗的续书,《红楼梦》不会流传如此之广,被大众所品读和喜爱。

不管哪个版本的续书,都难以表达原作者最初的意思,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所以说,对于曹雪芹的续书,谦虚的说任何续本都是狗尾续貂吧。

而让读者最不愿接受,非议最多的当属巧姐的命运结局,这版本的结局差不多就与原作者的意图背道而驰了。巧姐的结果究竟是怎样的?真如高鹗续本中的有惊无险后,在村中过上了平淡幸福的生活吗?

《红楼梦》第五回,作者用大幅判词和红楼梦曲对十二金钗的命运结局作了详尽的预示,金陵十二钗里的巧姐,红楼梦曲《留余庆》里这样写道:“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的判词中,画有这样一幅画:一个美人坐在荒村野店,低头纺绩。结合第六回脂砚斋评刘姥姥“老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由此我们可推断,巧姐在贾家败落后,被“狠舅奸兄”所陷害,幸亏遇到当年被母亲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刘姥姥仗义相救,才将其救出火坑。并“忍耻”招了巧姐作为自家的孙媳妇,成了板儿的媳妇。

这里所说的“忍耻”究竟代指何事呢?想必就是被“狠舅奸兄”陷害,巧姐被卖到烟花巷,流落风尘中,作为一个贾家的大小姐沦落到这种田地,该是视为很大的耻辱了,这也正好应了《好了歌》中“择膏粱,谁承望流落烟花巷”。

但是在高鹗的续书中,巧姐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对此高鹗也遭到读者的不同指点与意见。

高鹗续书中这样描述:王熙凤病重,便将巧姐托付于刘姥姥。在王熙凤去世后,贾琏又要外出,王仁(王熙凤的哥哥,即巧姐的舅舅)、邢大舅、贾芸和贾蔷沆瀣一气,说是给巧姐安排了一门好亲事,实际上却是意图将巧姐给卖掉,卖到一个藩王家做“使唤的女人”,相当于小妾或丫鬟罢了。正好赶上刘姥姥再次进贾府,刘姥姥受过王熙凤的接济,对贾府也是充满感激,于是刘姥姥便与平儿联手偷偷将巧姐从贾府“偷走”,刘姥姥把巧姐接到了他们村上,最后将巧姐嫁给了庄上的一个财主。

高鹗续写的这个结局,与原作者的意愿真是谬之千里。首先是,硬生生再次又让本该退场的刘姥姥又进了一次贾府,可是刘姥姥这次进贾府意欲何为呢?其次,巧姐的判词中那幅画本就是巧姐的结局,清晰明了,一个美人坐在荒村野店在纺绩。这样的续写和判词中的大相径庭,也让读者难以接受。

第4个回答  2020-08-10
王熙凤求刘姥姥,救她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