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警惕精神崩溃?

如题所述

中国有句俗话,叫“兵败如山倒”。意思很明白,比喻两军交战,一旦一支军队打了败仗,往往会像雪崩山倾似的分崩离析,溃不成军,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就像玩多米诺骨牌一样,将牌按一定间距摆成一个矩阵,只要推倒一张骨牌,就会很快地引起连锁反应,瞬间所有骨牌便会一个个被撞倒。

中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战役,叫“淝水之战”。秦王苻坚率90万大军攻打东晋,在淝水一带,被兵力只有他1/20的晋兵打得大败。结果,苻坚及其将士惊恐万状,望风而逃。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战例所记述的秦国几十万大军争先恐后,竞相逃跑的场面,恰恰是心理上的“多米诺效应”。这种效应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一个球队被人家打得大败,心理上没有受挫的准备,往往连战连败,一蹶不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缺乏心理训练。同样,一个人在遭到失败时,有时也会出现“多米诺效应”,觉得自己一切全完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灰心丧气,再无斗志。

青少年朋友们,当你在某种事情上遭到挫折、失败或不幸时,要警惕这种心理上的“多米诺效应”出现,防止它摧毁你的精神防线。在生活中,凡是被“多米诺效应”罩住的人,大多是由于丧失信心或信心不足所致,往往很容易被挫折、失败所吓倒。信心是个性的良好品质,精神防线的忠实卫士。信心越坚定越充足,你的精神防线就越牢固,越不易被摧毁。如果你们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你的周围有些人,不是没有雄心大志,也不是自甘落后没有进取的热情,但往往不能把美好的愿望化为行动,白白地让时光在身边一分一秒地流逝过去,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出在缺乏坚定的信心上。一遇挫折,就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不相信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劝这些朋友们千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中国古代有位学者叫刘勰。他从小失去双亲,生活很苦。但他志向很大,热爱读书,一心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成年后,为了钻研学问,他立志不娶,搬到寺里与和尚同住,白天帮助寺里干活,晚上利用寺里清静的环境发愤读书。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坚持了10多年,读了大量的文献书籍,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最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体系最完整的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这部书被后人称为文苑之瑰宝,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青少年朋友们,刘勰的成功,就在于他既有美好的愿望,又有坚定的信心和实干的精神。后人曾赞叹说:“《文心雕龙》关键在于一个‘心’字,如果能像刘勰那样,用心专一、信心百倍地去钻研,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呢!”

当然,信心不是万能的。事情不会因为你有信心,困难就减少,失败就不降临。然而,信心却是激励人去进取的强有力的心理动力因素。信心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你藐视困难、战胜邪恶,鼓励你集中全部智慧和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具有坚定信心的人,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垮下来,首先是精神失去了支撑力。精神不垮,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信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当你面临失败的困境时,它可以使你的进取心理及时得到补偿,使它在新的方向得到再生,而不会陷入“多米诺效应”的魔圈。总之,信心所产生的补偿作用,可以给人以勇气,激发人新的希望。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满怀信心地坚持下去,总会看到成功的曙光。

青少年朋友们,生活的道路是宽广的。如果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发生什么不幸,万不可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自我解除精神武装。埋怨和无能、苦恼和泄气往往是同步增长的。越是埋怨,越找不到克服困难的办法;越是苦恼,越缺乏进取的勇气。重要的是振作精神,冷静思考,去寻求新的努力方向加以补偿。有人因脑子差而自愧不如人,有人因身体有残而悲观失望。其实大可不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不能妄自菲薄。美国有个黑人画家,四肢瘫痪,但他不甘心无聊地打发日子,决心学习绘画,手不能动,就用嘴咬住笔作画,经过刻苦练习,终于学会画画。我国的张海迪身体也有严重残疾,但她通过自身刻苦的努力,补偿了身体上的缺陷,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脑子笨,可以通过勤奋努力得到补偿。据说达尔文、爱因斯坦、华罗庚、张广厚小时候都并不聪明,他们都靠勤奋、自信在事业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总之,失败、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失去信心,精神防线被摧毁。要相信人是有巨大的潜力的,问题是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所长,去弥补自己所短,那么,你总会在人生的乐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在人生的乐曲中,奏出你美好的旋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5
精神崩溃的前兆就是失去自我意识, 通常都是由心理压力的病而刺激到大脑,导致自己精神恍惚. 人的心情好坏关键取决于自己本人,在遇到事情时,自己必须有一颗比较平静、正确对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