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真的很重要,北宋时期的铜钱都有哪些种类?

如题所述

大观通宝、崇宁通宝、皇宋通宝、绍熙元宝、九叠篆钱等。

1、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种版式。

这枚“大”字一捺特别长的当十大观通宝,钱径40毫米,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38毫米略大;厚3毫米,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略厚;重18.2克,也比普通当十大观通宝重一些;制作精致美观,地章平整,面文和缘深峻。

宋代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们观赏、收藏的丰富宝藏。针对北宋钱币而言,宋朝建立以后,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铸造了“宋元通宝”钱。

2、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 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

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当时官造成色在96%-96.7%,高于崇宁重宝、崇宁元宝,而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

右图钱体厚重,青铜质,锈色古旧,开门的老生坑。之所以谓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

“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宁”,高走“通”等,与被公认的各谱均载的大字“崇宁通宝”雷同。除钱径略小外,轮廓宽窄、 穿孔大小、成色亦基本一致。

3、皇宋通宝

皇宋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篆书中另有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4、绍熙元宝

南宋光宗皇帝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铸造,版式有小平,折二等铜、铁钱。均为纪年钱,有背“元”,“二”,“三”,“四”,“五”等。铸工较其他南宋钱币为优。

“绍熙元宝”铁钱背有纪监及纪年文字,有背“春”,“光”,“定”,“春五”,“汉”,“同二”,“光二”等。另光宗朝还铸有“绍熙通宝”钱。

5、九叠篆钱

在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中,有一种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尤为珍贵。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秦汉无此制,唐宋以来多用于官印上面。

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

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称之为九叠,“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折叠之多。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

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钱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1、重和通宝

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11--1119.2)铸。重和通宝,小平,光背,钱文为隶书,篆书对照,字文俊美,厚肉深郭,深受历代钱币收藏者的珍爱。

又加之其行用时间极短,因战乱朝代更换等各种原因,存世极少,因此其经济价值亦很高。重和通宝对读,有篆、隶两种书体。 重和通宝铸造精美,篆、隶成对,仅见一种版式,此钱量少难觅,是北宋钱的名誉品之一。

2、天禧通宝

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铸。常见为小平光背,钱文顺时针旋读,绝大多数为宽缘类大、小字版,而大字细缘者罕见。普通版铸造量大容易获得。天禧钱因寓意吉祥,天字拆分亦为“二人之喜”,与祥符、太平一道均为人们所喜爱 。

3、庆历重宝钱

铸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有青铜、铁两种材质。面文“庆历重宝”,楷书,旋读或对读。庆历重宝铜钱初铸时为折十钱,庆历末年因盗铸众多改为折三,最终改为折二。庆历重宝铜钱一般直径2.84~3.21厘米,重5.7~9.25克。

4、元丰通宝

北宋王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东京汴梁、西京洛阳是全世界两个最大的都市,城市居住人口皆超百万。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超百万人口的城市也仅有13个。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神宗皇帝启用王安石变法,国库充盈,经济发达,铸币因此剧增。

“元丰通宝”钱,有铜小平、折二钱、铁钱三种,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是北宋神宗元丰年间铸造的钱币。元丰钱铸量之大,版别之多,为两宋之冠,就小平钱而言,就有400种之多。

5、元祐通宝

宋神宗死后,哲宗继位,年号元祐,共使用了9年。元祐年间爆发了著名的党争,但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果犹在,造币局仍然源源不断的开足马力铸造元祐通宝。

元祐通宝的钱币版别繁杂,已发现的品种有数十种之多。以现有宋代钱币著作和书籍统计,钱文书体多为篆书和行书,传为司马光和苏轼手书,形制为对钱,有小平、折二和折三,铜、铁质地均有。

川、陕及河东地区(今山西太原一带),折三及以上钱币,铁钱居多,盖因当地富产铁矿有关,除有铁范铜外,主要是铁母钱。

元祐通宝小平铜钱,版式亦有多种,除著名的背“陕”者篆书、行书钱文钱币,存世量寡少,为钱币珍品,亦有其它稀缺版式发现。元祐通宝数量巨大,也是毫无争议的宋钱四金刚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钱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8

北宋时期的铜钱如下:

1、重和通宝:

”重和“北宋徽宗第六个年号,宋徽宗在24年(1101 - 1125),分享七个年号,它使用”重和“是最短的,只有三个月(1118.11 - -1119.2),在北宋南宋时期,无能贝歌,北面临外国侵略者卑躬屈膝的,面对一个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劳动人民。

由于战争王朝更替等原因,存在的空间很小,所以它的经济价值也很高。“重和通宝”货币在形式和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版面上,除文字大小一致外,左右两侧上下对称,甚至空格成对角对称。宽结构,深思熟虑;钱文笔的绘画比例匀称,轮廓浑然一体,工整细腻。它显示了优秀的铸造,独创性。

2、天禧通宝:

北宋真宗天禧年间铸,“禧”的意思是幸福和吉祥。分裂的“禧年”是“两个人表达幸福”,涉及爱情和婚姻,世界已经结婚。另小平,折两铁钱。折现两铁钱是比较少见的。它也被称为吉祥的双币。

3、庆历重宝: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铸造。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铸造“庆历重宝”大铁钱,钱文规整,铸造量颇大,存世较多。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铸当十铜钱,有直读,旋读两种。还有铜制,铁质小平钱,铁质稀少,比较珍贵。

4、元丰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神宗赵顼,铸造于元丰时期(1078 ~ 1085)。小平,两分钱和铁钱。有篆书、行书、隶书三种,每对钱。极其复杂,其中要携带月小平钱、小平字和篆书,李书是罕见的,而铁钱,其中携带“陕西”是罕见的。

5、元祐通宝:

元祐通宝,中国古钱币之一。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3年)铸行,篆书、行书对钱形制,司马光、苏轼手书,有小平、折二和折三。

宋代钱币是中国历史上钱币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宋代的钱币格式,更是妙不可言,传世丰富,一种钱币竟然有几十种格式那么多,让行家和钱币爱好者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祐通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和通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禧通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庆历重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丰通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8

1、北宋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铸行的“宋元通宝”是宋代的第一种钱币,形制、文字仿“周元通宝”。

2、宋太宗铸有“太平通宝”、“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至道和淳化钱均为太宗御书,是最早的御书钱。

3、宋真宗铸有“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通宝”、“天禧通宝”。

4、宋仁宗铸有“天圣元宝”、“明道元宝”、“嘉祐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至和元宝、通宝、重宝”。

5、宋英宗铸有“治平元宝、通宝”。

6、宋神宗铸有“熙宁元宝、通宝、重宝“和元丰通宝”。

7、宋哲宗铸有“元祐通宝”、“绍圣元宝、通宝”、“元符通宝、重宝”。

8、宋徽宗先后铸钱11种,“建国通宝”、“圣宋元宝、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元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宋徽宗所铸钱钱文多出其手,文字挺拔秀美、铸工绝佳,为宋钱之冠。

9、宋钦宗铸有“靖康通宝、元宝”,钦宗在位不足两年,宋便亡于金人,所以靖康钱传世很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钱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铜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18
北宋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铸行的“宋元通宝”是宋代的第一种钱币,形制、文字仿“周元通宝”;
宋太宗铸有“太平通宝”、“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至道和淳化钱均为太宗御书,是最早的御书钱;
宋真宗铸有“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通宝”、“天禧通宝”;
宋仁宗铸有“天圣元宝”、“明道元宝”、“嘉祐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至和元宝、通宝、重宝”;
宋英宗铸有“治平元宝、通宝”;
宋神宗铸有“熙宁元宝、通宝、重宝“和元丰通宝”;
宋哲宗铸有“元祐通宝”、“绍圣元宝、通宝”、“元符通宝、重宝”;
宋徽宗先后铸钱11种,“建国通宝”、“圣宋元宝、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元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宋徽宗所铸钱钱文多出其手,文字挺拔秀美、铸工绝佳,为宋钱之冠。
宋钦宗铸有“靖康通宝、元宝”,钦宗在位不足两年,宋便亡于金人,所以靖康钱传世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