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如何预防火灾采取哪些灭火措施

如题所述

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

②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

③对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慎或保管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④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在使用苯、乙醇、乙醚、丙酮等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溶剂时如操作不慎,易引起火灾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随时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或硝酸分解金属炔化物);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


(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的液体,一般蒸馏时应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机物蒸气泄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3)实验室里不允许贮放大量易燃物。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常用的方法有:

1.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


2.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


4.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


5.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6.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


7.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


8.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9.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答案来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8
常用灭火剂除水以外,还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均可分别用以扑救各种不同性质的火灾。使用灭火剂必须配置相应的灭火设备和器材,才能发挥其灭火效力,根据灭火剂的不同性能,正确地用到不同的灭火场合,才能迅速灭火。
常见的实验室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
1、干粉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易燃液体或电气用具失火。

2、水剂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木材、布料等的失火。严禁用来扑灭未截断电源的电器失火,或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和食用油)的失火。显像管、电视机或电脑屏幕失火,即使截断电源,也不能使用水剂灭火器。

3、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各类失火,但不适宜油炉失火或小火。

4、泡沫灭火器:专用于扑灭易燃液体失火。

5、挥发液体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各种物品上较大的火焰,包括电器失火。使用该种灭火器会挥发出有毒气体,故不宜在不通风处使用。

但最好还是设置自动灭火系统,通过烟温感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扑灭火灾,保障实验室及科研人员安全。念海消防是苏州的,可以问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05

    在实验室里面都是备有灭火器以及消防水管的,这个是预防火灾关键的地方,然后就是实验人员严格的操作规范,这个是最关键的。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可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一旦发生火灾,视可燃物性质选择灭火方法。若是有机液体着火,用湿抹布盖灭。若是木质或一此常见固体可燃物,可选择灭火器灭火。但是,钠等活泼金属着火,应用砂子。电线着火,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切记不能用水。记住一些特殊物质起火之后灭火的方法就好了,其他情况就是使用灭火器就好了。

    关键还是在安全意识。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可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一旦发生火灾,视可燃物性质选择灭火方法。若是有机液体着火,用湿抹布盖灭。若是木质或一此常见固体可燃物,可选择灭火器灭火。但是,钠等活泼金属着火,应用砂子。电线着火,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切记不能用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1-05
这个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性质和实验室的危险等级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