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合群性 

马匹合群性的强弱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如轻型马比重型马强,群牧马比舍饲马强。人可利用马的这一习性组织马群放牧,利用经过调教的“头马”带群、训练装车、跳越障碍、过河等。由于单个马不愿离群,在调教时要注意训练单马出列或执行任务。

2、记忆力和模仿力

马的大脑较发达。可记住主人、道路、水源、厩舍、饲喂和休息地点、被惩罚处、不正当的对待或伤害等。“老马识途”,马即使离群数月甚至数年,它仍可返回原地。 因此,在赶运马匹时要防止其逃回原饲养地或原产地。

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调教时可以利用老马带新马,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但马也可以模仿坏的动作,所以要把有咽气癖、啃物癖等不良行为的马隔开,以免别的马模仿。

3、竞争和争斗 

马的竞争心理非常强,彼此互不相让,赛马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在竞赛中,虽然鼻口喷血,体力难支,也竭尽全力,直至死亡。并行的马总是越走越快,总想超过对方。公马喜争斗,对好争斗的马要注意管理。拴系或牵遛时要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2

1、马的耳部位于头的最高点,转动角度很大,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发达的听觉,其耳朵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马的听觉是对其视觉不良的一种补偿。马的听觉比人类的听觉要发达很多,它能够辨别各种强度的声音的,并可对此建立条件反射。

2、马的嗅觉神经非常敏锐,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种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马认识或辨别事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扇动鼻翼,作短浅呼吸,以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

3、马对距离的分析、判断能力差,在后退时易失误。它必须变化头部的位置来看清某个物体,并稍微移动眼睛把焦点对准物体。当马移动或头部位置改变时,其双眼看物体的角度亦会发生变化。


扩展资料: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

马的竞争心理非常强,彼此互不相让,赛马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在竞赛中,虽然鼻口喷血,体力难支,也竭尽全力,直至死亡。马匹合群性的强弱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如轻型马比重型马强,群牧马比舍饲马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30
这是由于马有很强的奔跑和跳跃能力。这一点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另外,马的性情比较温顺;它从不主动地去攻击人类和其他动物。人之所以能驯服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的视力不好,马的两眼视线重叠的部分只有30度,看东西立体感很差,对人和物体容易产生错觉,所以人利用了马的这一弱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3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第4个回答  2020-08-30
1、合群性
马匹合群性的强弱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如轻型马比重型马强,群牧马比舍饲马强。人可利用马的这一习性组织马群放牧,利用经过调教的“头马”带群、训练装车、跳越障碍、过河等。由于单个马不愿离群,在调教时要注意训练单马出列或执行任务。
2、记忆力和模仿力
马的大脑较发达。可记住主人、道路、水源、厩舍、饲喂和休息地点、被惩罚处、不正当的对待或伤害等。“老马识途”,马即使离群数月甚至数年,它仍可返回原地。 因此,在赶运马匹时要防止其逃回原饲养地或原产地。
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调教时可以利用老马带新马,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但马也可以模仿坏的动作,所以要把有咽气癖、啃物癖等不良行为的马隔开,以免别的马模仿。
3、竞争和争斗
马的竞争心理非常强,彼此互不相让,赛马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在竞赛中,虽然鼻口喷血,体力难支,也竭尽全力,直至死亡。并行的马总是越走越快,总想超过对方。公马喜争斗,对好争斗的马要注意管理。拴系或牵遛时要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